第198章 临危受命2

墨研好了,浓黑如漆。

小主,

沈炼提笔,蘸饱了墨,却悬在纸上,久久未能落下。他不是在犹豫,而是在脑海中,将已知的、极其有限的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般,一颗颗捡起,尝试着串联起来。

案发地点:永陵享殿。 皇家禁地,守卫森严。但再森严的守卫,也有漏洞,也有规律。关键在于,这个漏洞在哪里?作案者是如何利用这个漏洞的?

失窃物品:“九龙捧日”青玉璧。 御赐重宝,象征意义极大。为何是它?是随机选择?还是有意为之?其价值固然连城,但冒如此风险,是否还有更深层的目的?比如,它本身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

作案手法:掉包。 用赝品替换真品。这需要:一、极高超的仿制技术,足以瞒过内府老工匠的眼睛;二、对真品极其熟悉,才能仿制得以假乱真;三、有机会接近真品并完成替换。

想到这里,沈炼的笔尖终于落下,在桑皮纸的上方,工整地写下了几个关键词:

【地点:康陵享殿】

【物品:九龙捧日玉璧(真/赝)】

【手法:掉包】

【核心:人、时、源、踪】

这四点,如同四把钥匙,指向了解开谜团的方向。

人: 谁有能力、有动机、有机会完成此事?守陵太监、维护工匠、相关官员、乃至可能的外部接应者?他们的背景、关系、近期异常?

时: 掉包发生在什么具体时间?上次查验后?某次维护期间?需要精确时间线,找出漏洞。

源: 赝品从何而来?顶尖玉匠?隐秘作坊?所需原料、工具、技艺来源?

踪: 真品流向何方?销赃渠道?隐藏地点?是否已被转移出京?

思路逐渐清晰。沈炼眼中最后一丝迷茫也消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而冷静的光芒。他开始伏案疾书,用极其简练的语言,在桑皮纸上勾勒出初步的调查计划框架:

一、密不外泄,划定范围。

* 即刻召赵小刀、张猛,严令保密,案情仅限此三人知悉全貌。

* 抽调绝对可靠老弟兄数人,负责外围辅助,信息分级告知。

* 对外借口查办其他积案,掩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