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温暖,也通过电波传递过来。苏雨晴带着儿子晓晓,在视频里给孙宇加油打气,晓晓稚嫩的声音喊着“爸爸加油,打败坏蛋(指技术难题)!”,让孙宇眼眶发热,动力倍增。王小虎也时不时打电话过来,用他粗犷的嗓门给兄弟们鼓劲:“顶住!家里车间都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呢!回来俺请你们吃三天三夜的烤全羊!”
赵强甚至寄来了他特制的“高原能量补充剂”——一种味道古怪但据说能抗疲劳的糊状物,被孙宇和李文博哭笑不得地收下,但谁也没敢真尝。
转机,发生在一个凌晨。当又一次调整参数后制备出的样品,经过初步力学测试,数据显示其强度竟然比“虎煌4.0”基材提升了百分之十五,而且数据稳定性极佳!
“成了?!”李文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核对数据。
孙宇强忍着激动,哑着嗓子说:“快!送去做全面检测!低温!高压!降解率!”
等待最终检测结果的几个小时,仿佛有几个世纪那么漫长。当最终的检测报告传到他们手中时,两个平日里沉稳冷静的科学家,忍不住在车间里相拥跳跃,激动得像个孩子!
报告显示:采用全新“梯度包覆”工艺制备的“生物质-无机复合”新材料,在零下四十度低温环境下,模量保持率超过95%,抗冲击性能提升显着;在模拟千米水深压力下,抗压强度和抗蠕变性能达到惊人指标,远超设计要求;强度较“虎煌4.0”提升20%!更令人振奋的是,其生物降解率在模拟自然环境下,依然保持了95%以上的高水平!
极限突破!真正的全方位突破!
消息传回总部,整个“旭遇”沸腾了!陈遇当即决定,亲自飞赴青海,迎接功臣,并见证第一批“虎煌5.0”原型材料的正式下线。
青海基地的车间里,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一条小型的示范生产线准备就绪。陈遇穿着和工人们一样的深蓝色工装,在林莉、王小虎、张伟、周凯(通过直播设备)等人的陪同下,站在生产线末端。孙宇和李文博站在他身边,虽然满脸疲惫,衣衫不整,眼窝深陷,但眼神中却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自豪,仿佛看着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
机器启动,发出低沉而稳定的轰鸣。经过一道道精密工序,泛着深邃暗金色光泽、隐约可见内部细腻流纹的新型碳纤维原丝,如同被唤醒的巨龙,缓缓从设备中吐出,缠绕在收丝辊上。那光泽,比“虎煌4.0”更加内敛,更加深沉,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成功了……”孙宇喃喃自语,声音哽咽。
李文博用力点头,抬手抹了抹眼角。
陈遇伸出手,轻轻触摸那尚带余温的原丝,指尖传来一种冰冷而坚实的独特触感,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超越以往任何产品的强大力量。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和欣慰,为了这一刻,所有的付出和等待都值得了!
他转过身,用力拥抱了孙宇和李文博,拍打着他们的后背,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激动:“辛苦了!老孙!文博!还有所有参与攻坚的同事们!你们为‘旭遇’立下了不世之功!”
车间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工人们也都激动地鼓掌,与有荣焉。林莉眼中闪着泪光,微笑着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周凯的镜头紧紧跟随着这一切,准备将这份喜悦和自豪传递给所有关注“旭遇”的人。
然而,就在这喜悦达到顶点的时刻,张伟悄无声息地走到陈遇身边,将手中的加密平板电脑递了过去,脸色一如既往的平静,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丝凝重。
“遇哥,刚截获并破译的情报。”张伟的声音压得很低,确保只有陈遇能听见,“日利集团,通过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匿名基金,正在秘密接触并试图全资收购一家位于瑞士的、专注于纳米陶瓷材料研发的小型高科技公司——‘阿尔卑斯纳米科技’。对方的核心技术,正是高性能氮化硅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面功能化。从资金流向和接触频率看,动作很快,意图……非常明显。”
平板屏幕上,显示着那家瑞士公司的简单资料和复杂的资金流向图。
陈遇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眼神瞬间锐利如刀,但仅仅是一瞬,便恢复了平静。他接过平板,仔细看了看,嘴角甚至勾起一抹冷峻而自信的弧度。
他将平板递还给张伟,目光再次投向那缓缓流淌的暗金色原丝,仿佛在看一件绝世神兵。
“想复制?想跟进?”陈遇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和力量,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清晰地传入张伟耳中,“让他们跟吧。技术的竞赛,从来不怕有人追赶。只是这一次,我们踩下的脚印,会比他们想象的更深,更远。”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张伟,眼中闪烁着挑战者的锐芒和引领者的自信:
“告诉前方的毛蛋哥,稳住欧洲的阵脚;通知家里的虎子,准备迎接新的生产任务;也让老孙和文博他们,稍作休整,下一步的工艺优化和产品设计,还等着他们。”
“想玩?那我们就陪他们,玩一把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