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国家赛备战?碎片监控

重钓人生路 喵哆渔 4033 字 2天前

六月的滇南,高原湖泊在炽烈的阳光下如同一块巨大的、未经打磨的蓝宝石,反射着刺目的光芒。空气稀薄而干燥,带着草木和湖水特有的腥气。岸边,几顶橘红色的帐篷支棱着,像几簇顽强生长的菌类。

陈遇戴着宽檐遮阳帽,穿着印有“遇龙”战队标志的速干长袖衬衫和多功能钓鱼背心,脸色被高原紫外线镀上了一层古铜色。他站在水边,眯着眼看着湖面。风开始大了,原本平静如镜的湖面被吹皱,泛起层层白浪,水面的立式浮漂在风浪中剧烈摇晃、不定向地走水,信号变得杂乱无章。

“注意了!”陈遇回头,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身后几名年轻队员耳中,“高原强对流天气的特点就是来得快,风大,气压变化剧烈。现在的鱼口会因为溶氧变化和鱼类不适而变得很轻、很‘贼’,但浮漂反而会因为风浪拉扯主线产生大量假信号。”

他蹲下身,打开自己的钓箱,动作熟练地开始更换线组。队员们,包括“遇龙”战队的队长李默,都围拢过来,认真地看着。钓箱里,子线板、浮漂盒、配件盒井然有序,体现着主人一丝不苟的习惯。

“遇到这种突然的大风,”陈遇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手指灵巧地解开原先绑在竿稍连接处的主线,然后取出一卷更粗的道系线,“首先,心理不能慌。一慌,动作就变形,判断就失误。其次,硬件要跟上。主线换成1.5号,增加整体拉力和耐磨性,应对风浪冲击和可能的瞬间发力,也能更好地绷直水面以上的风线,减少风的影响。” 他熟练地将新主线与竿稍绳连接、打结,动作流畅。

接着,他拿起子线盒,取出几副事先绑好、但比常规更长的子线(脑线)。“子线,”他展示着双钩子线,“要适当加长。比如现在,可以用到三十公分甚至三十五公分对折。加长子线可以增加饵料下摆的幅度,让动态更自然,诱鱼效果更好;更重要的是,长子线系统更具弹性,能更好地过滤掉一部分因风浪导致浮漂晃动而产生的虚假信号,让真正的吃口变得更清晰。”

他的动作不快,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可见。换上更粗的主线,接上加长的子线,挂饵,重新精准地调整浮漂深度和铅坠配重……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从容。那双手,指节分明,掌心有常年握竿留下的茧子,稳定而有力。

“陈导,这加长子线后,调漂是不是也要相应变化?”李默虚心求教,他虽然是队长,但在陈遇面前,始终保持着学生的姿态。他穿着同款战队服,额头上满是汗珠。

“没错。”陈遇赞许地点头,“目数可以调得稍高一点,比如平时调六目钓三目,现在可以尝试调七目甚至八目钓三到四目,让整个线组在水下更稳定,抓那种实实在在的顿口或者上顶。”

队员们纷纷效仿,开始调整自己的装备。一时间,湖边只剩下风吹帐篷的呼啦声、细微的线绳摩擦声以及队员们低声交流的声音。起初还有些手忙脚乱,但在陈遇不时的指点下——“你这子线绑得有点拧劲儿,影响信号传递”、“铅皮裹得不够紧密,水下会晃”……大家渐渐稳住了阵脚。湖面上的风更疾了,吹得人衣服紧贴身体,但水下的浮漂信号却逐渐变得清晰、真实起来。

“中了!”一个年轻队员激动地低呼一声,手腕沉稳地一抖扬竿,竿尖瞬间划出一个优美的弧度,鱼线绷直,传来水下有力的挣扎。一尾银光闪闪、体型肥硕的高原鲫鱼被小心翼翼地遛回岸边,用抄网抄起,在阳光下活蹦乱跳。

“漂亮!”陈遇赞许地点点头,“记住这个感觉。极端环境不是阻碍,是筛选,筛选掉适应能力差的对手,也筛选出真正稳定的鱼口和你的应变能力。”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队员们在这种模拟的强对流天气下反复练习。从线组调整,到饵料状态应对(陈遇让他们在原本的饵料里加了少量状态粉和轻麸,降低比重,增强雾化,适应鱼在低压、高氧环境下的摄食习惯),再到读漂技巧和控鱼手法。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背,高原的烈日晒得皮肤发烫发红,但每个人的眼神都越来越亮,应对风浪的动作也越来越沉稳、高效。

训练间隙,大家躲在帐篷的阴影下补充水分和能量。王小虎拧开一瓶电解质饮料,咕咚咕咚灌了半瓶,豪迈地抹了把嘴,笑道:“遇哥,你这套‘地狱式’适应性训练可真够劲儿!我感觉现在把我扔到太平洋中心,我都能靠着这根竿子漂回来!”

他穿着件印着“旭遇质量”字样的工装短袖,身材比年轻时壮硕了不少,脸上多了些风霜痕迹,但性格依旧爽朗粗犷。

旁边的孙宇推了推鼻梁上那副在强光下变色的眼镜,他穿着略显宽大的速干格子衬衫,一副技术研发人员的模样,接口道:“得了吧,虎子,上次在东北低温水库训练,是谁冻得手指头不听使唤,差点把竿子扔水里,非要抱着暖水瓶取暖的?”

小主,

“嘿!老孙,你这记忆芯片是专挑我黑历史存档是吧?”王小虎瞪眼,故作凶狠状,“我那是在测试人体极限与环境交互的临界点,为咱们集团将来开发极地钓鱼装备收集一手数据!”

众人一阵哄笑。连正在小心擦拭浮漂的张伟都忍不住肩膀耸动,他穿着简单的Polo衫,气质沉稳,慢悠悠地补了一刀:“收集数据的结果是抱着苏婷护士的照片喊‘冷,要抱抱’?”

这话一出,连一向表情严肃的李默都赶紧背过身去,肩膀剧烈抖动。王小虎瞬间闹了个大红脸,作势要扑过去锁张伟的喉:“好你个张伟!管服务器数据的嘴也这么毒!等回公司我就让苏婷去你们数据安全中心搞消防演习,专给你喷一脸干粉灭火器!”

陈遇看着兄弟们插科打诨,脸上露出了温和而真切的笑容。这种并肩奋斗、互相调侃、毫无芥蒂的氛围,是他重生后拼尽全力守护,也最为珍视的财富之一。他拧开自己的保温杯,喝了一口林莉特意给他准备的、加了蜂蜜和薄荷的凉茶,甘甜微苦的味道在口腔里蔓延,仿佛也驱散了些许身体的疲惫。

“行了,都别贫了,保存点体力。”陈遇打断他们的笑闹,声音里带着笑意,“下午我们转场,去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水库。那边现在是典型的闷热潮湿‘桑拿天’,水情复杂,水草茂盛,水下枯枝障碍物多,考验的是精准抛投、快速判断水底情况和防挂底技巧。都打起精神来,别到了地方被蚊子抬走。”

“是!陈导!”队员们齐声应道,虽然脸上带着倦色,但眼神里却充满了对接下来挑战的期待和跃跃欲试。

……

与此同时,数千公里外,南中国海某片不为公众所知的隐秘海域。

一架涂装没有任何标识的中型直升机低空掠过蔚蓝的海面,螺旋桨卷起巨大的气浪,精准地降落在了一座私人岛屿的简易停机坪上。岛屿不大,植被郁郁葱葱,中心位置矗立着一栋颇具现代感的白色流线型建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杨振军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作训服,肩章上的星徽显示着他大校的军衔,步伐稳健而有力地走下直升机。他约莫五十岁上下,寸头,面容刚毅,线条分明,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早已等候在旁的几名穿着便服但身姿挺拔的技术人员立刻迎了上来,神情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