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自告奋勇去采买,扛回一筐筐新鲜蔬菜和荞麦面,还顺手摘了些野果当点缀。哪吒跟着冷面精学做冰雕装饰,用火轮在冰砖上烤出花纹,竟雕出个捧着冷面碗的小冰人,引得大家直夸巧妙。二郎神则帮着调试暖炉的火候,确保温度刚好 —— 既能让辣菜保持最佳风味,又不会让冷面的冰汤融化。
开业当天,鸡西吃瓜茶馆挂起了块冰制招牌,上面刻着 酸甜苦辣,皆在碗中 八个字,是冷面精用尾指的面条蘸着辣油写的,笔画间还飘着淡淡的冰雾。第一个来捧场的是群矿工,他们刚从井下上来,满身煤尘却挡不住对美食的渴望。
来三碗冷面!多加辣白菜! 矿工们刚坐下,冷面精就甩着面条过来了,三碗冒着寒气的冷面 地放在陶缸桌上,汤里的冰碴子还在 叮叮当当 地响。辣菜灵端来拼盘,辣白菜、桔梗、酱牛肉码得整整齐齐,红油在阳光下闪着光,看得人直咽口水。
煤球怪往暖炉里添了块煤,火苗 地窜起来,炉边立刻围了群客人。要烤冷面不? 煤球怪的幼崽举着铁铲问,铲子上的冷面刷着辣酱,烤得边缘焦脆,香气勾得人挪不开脚。一个矿工咬了一口,烫得直呼气却舍不得松口:这味儿绝了!比巷口那家老字号还地道!
茶馆里很快坐满了客人,有唠家常的街坊,有赶路的旅人,还有闻着香味来的精怪。冷面精在桌间穿梭,时不时甩出一把面条表演绝技,面条在空中绕个圈,精准地落进客人碗里。辣菜灵们则推着小车叫卖,车斗里的陶缸冒着热气,掀开盖子,辣气混着酱香能飘出三条街。
孙悟空蹲在暖炉边,和煤球怪比赛谁烤的冷面更受欢迎。他烤的冷面总带着股猴毛的野趣,会往里面加野果碎;煤球怪的则胜在火候,外焦里嫩,酱香味十足。客人们乐得两边都尝,嘴里喊着 猴哥的更甜煤球怪的更地道,把茶馆的屋顶都快掀翻了。
唐笙坐在窗边,看着矿工们边吃边聊井下的趣事,听辣菜灵说哪家的酱菜又得了秘方,看冷面精偷偷往异乡客人的碗里多加片思乡的树叶。突然发现,这茶馆早已不只是吃饭的地方,成了大家分享生活的角落 —— 苦累时来碗热辣的炒年糕,心烦时吃碗冰爽的冷面,开心时就着辣菜喝两杯,所有情绪都能在美食里慢慢消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午后,茶馆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 —— 朝鲜半岛来的年糕精,听说鸡西的辣菜有名,特意来取经。辣菜灵们立刻拉着它分享老汤秘方,冷面精则端出荞麦面请它点评,煤球怪还在炉边烤了份年糕,说要让它尝尝鸡西的味道。
年糕精尝着烤年糕,眼睛亮得像沾了油:你们的手艺太绝了!我要把这里的秘方带回去,做道 鸡西辣炒年糕 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冷面精甩着面条说:以后常来交流啊!我们还能合作做道 冷面年糕汤 呢!
夜幕降临时,茶馆的暖炉还在烧着,炉边围坐着不愿离去的客人。煤球怪往炉里添了最后一块煤,火苗映着大家的笑脸,把影子投在冰墙上,像幅流动的画。冷面精端来新做的冰镇米酒,辣菜灵切了盘刚腌好的酱牛肉,唐笙和伙伴们坐在陶缸旁,听着矿工讲矿井里的故事,看着精怪们互相打趣,心里满是温暖。
其实啊, 唐笙抿了口米酒,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这茶馆最妙的不是美食,是能让大家聚在一起,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冷面精甩着面条附和:就像我的汤里要有辣白菜,辣菜离不了老汤,暖炉缺不得煤 —— 少了谁都不行。 辣菜灵们举着辣椒串点头,煤球怪则在一旁掉着煤渣笑,暖炉的火光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幸福的光。
鸡西的夜渐渐深了,吃瓜茶馆的灯光却依旧明亮,像颗埋在煤城深处的明珠,用美食的温度,温暖着每个晚归的人。而那些在碗碟间流淌的酸甜苦辣,早已成了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