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指了指墙上的照片:“他算明白了——女人挣钱不是争权,是救家。”
散会时天已经擦黑,杨靖在村部收拾照片,看见老周背着手往家走,手里还攥着那张《家庭共富公约》。
路过老周家院门口,听见屋里传来细声细气的:“爷爷,我能有双雨鞋不?下雨天踩泥坑,我脚都冻木了……”
老周的声音闷得像敲鼓:“能。等咱签了试点,爷爷给你买。”
深夜,杨靖趴在炕桌上写《共富家庭优先扶持办法》,王念慈坐在旁边帮他研墨。
油灯芯“噼啪”炸了个花,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村级政策联动机制】已解锁,可同步公社文件模板。”
“你看。”杨靖把新解锁的模板翻给她看,“优先布票、优先副业、优先评优——往后不用求着人加入,规矩自个儿就推着人往前走。”
王念慈笑着帮他把写歪的“扶”字描正:“明儿我去公社送文件,顺便问问雨鞋的事儿——老周家小孙女儿那脚,再冻下去要生冻疮了。”
杨靖应了声,突然听见窗外“滴答”一声。
他掀起窗帘,见房檐下滴着水——不知啥时候开始下雨了。
春夜的雨细得像牛毛,可落在地上就黏成泥。
他望着远处的村小学,那排土坯房的墙根儿已经汪了水,泥路在雨里泛着油光。
“明儿得让张大山带人修修路。”杨靖嘟囔着,把窗户关紧,“不然孩子们上学……”
话没说完,王念慈已经在纸上写下“共富家庭义务修路”的条款。
油灯下,她的笔尖悬在“泥路改造”四个字上,窗外的雨声渐密,像谁在敲着鼓点,催着什么新的事儿要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