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起义军崛起

“等解决了少林的事,我们再回光明顶,和杨教主一起应对朝廷的大军。”

“七王爷想灭明教,也得看看他有没有那个本事!”

风吹过草原,卷起阵阵尘土,三匹快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

光明顶的议事厅里,杨逍正和众长老围着沙盘,讨论火炮铸造的进度,桌案上还摊着各地教众联络的书信。

“匠人说,再有半个月,第一批火炮就能试射。” 杨逍手指点在沙盘上的光明顶位置,“到时候把炮架在两侧山口,就算有小股官兵来犯,也能守住。”

话音刚落,门外就冲进一名斥候,手里攥着染了尘土的密报,额头上满是汗珠:“教主!大事!各地明教分舵传来消息,咱们的人…… 在十几处地方同时举旗起义了!”

杨逍连忙放下沙盘上的木片,接过密报展开,目光快速扫过,脸上露出几分意外,又掺着振奋:“濠州、滁州、徐州…… 这么多地方一起动?怎么事先没收到消息?”

站在一旁的常遇春往前一步,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教主,这都是各地教众自发的!这几年天灾多,官府赋税又重,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教众们看不过去,索性就揭竿而起,想给百姓找条活路!”

殷天正捻着胡须,眉头微微蹙起:“自发起义虽是好事,可这么多支队伍分散在各处,没人统筹调度,万一被官府各个击破,损失就大了。”

“说起统筹,倒有个人得提一提。” 常遇春笑着补充,语气里满是赞许,“濠州分舵的朱元璋,您还有印象吗?之前负责给光明顶送过粮草,脑子活,还懂些带兵的门道,这次濠州的起义,就是他领头的。”

杨逍抬眼看向他,回忆了片刻:“朱元璋?我记得他,做事踏实,不冒进。他这次起义,手下有多少人?”

“刚起来的时候只有几百人,现在已经招了三千多青壮了!” 常遇春声音更亮了,“他还把分舵存的粮食拿出来接济流民,打下了濠州城外两个官府驿站,截了不少粮车,现在周边百姓都愿意跟着他,连江湖上的好汉都来投奔!”

旁边的彭莹玉也接口道:“我派去濠州的探子说,朱元璋待人宽厚,打下驿站后没动百姓一针一线,截来的粮食除了留够队伍用的,全部分给了附近村子。现在濠州一带提起他的名字,百姓都竖大拇指。”

杨逍手指轻轻叩着桌沿,若有所思:“这么看,他倒是个能担事的。明教虽没提前谋划起义,但既然教众已经动了,咱们不能不管。”

“传令下去,给各地起义军送些兵器和粮草,尤其是朱元璋那边,多派几个懂兵法的教众去帮他,教他怎么练兵、怎么布防。” 杨逍顿了顿,语气多了几分谨慎,“另外,让探子盯着他的动向,不是信不过他,是怕他年轻,经验不足,走了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