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稳当的门路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超后背的伤痂彻底脱落,只留下几道浅色的印子。家里有了他时不时“干零活”带回来的进项,气氛明显活络了。

李秀兰脸上愁容少了,王建国下班后偶尔也能就着王超带回来的猪头肉喝上一小盅散装白酒,虽然依旧话不多,但眉宇间的疙瘩似乎松开了些。

王超每天雷打不动的头等大事,就是秒杀系统。

这些天,他陆陆续续又秒杀到了不少好东西:十斤用厚实陶罐装着的豆油(系统自动适配了时代包装)、一大包足足二十个的咸鸭蛋、五斤颗粒饱满的大红枣、一条五斤重的冻带鱼、十双劳保手套、甚至还有两包在这个年代堪称奢侈品的奶粉(用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

他把易于保存、自家暂时用不上的,比如豆油(家里猪油还没吃完)、咸鸭蛋(太多了一次吃不完)、红枣、带鱼、劳保手套、奶粉,以及之前留下的东北大米、英雄钢笔、医用纱布、尼龙袜等,都稳妥地收在系统空间里。那个一立方米的空间,随着他不断使用,似乎隐隐扩大了一点点,装下这些东西还绰绰有余。

钱和票更是大部分都放在空间,只有少量零钱放在外面衣兜里应应急,安全又省心。

是时候再去找老陈了。这次货不少,得找个更稳妥的方式出手。

这天上午,王超找了个半旧的布搭裢(一种中间开口,两头能装东西的长布袋)挎在肩上,里面象征性地放了个空饭盒和旧毛巾做掩护,再次来到城西那个死胡同。老陈果然还在,正跟一个卖鸡蛋的老农低声说着什么。

看到王超,老陈眼睛一亮,立刻结束了那边的交谈,快步迎了上来。

“小兄弟,你可算来了!这几天我这心里跟猫抓似的,就盼着你呢!”老陈热情地压低声音,脸上堆满了笑。

王超笑了笑,没接话,目光扫视了一下周围。

老陈会意,低声道:“这儿说话不方便,走,换个地方。”

这次老陈没带他去破棚子,而是七拐八绕,进了附近一栋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筒子楼,上到二楼,打开了一间房门。

屋子不大,陈设简单但还算整洁,一张木板床,一个旧桌子,两把椅子,角落里堆着些麻袋和箱子,看来这里是老陈的一个据点或者说仓库。

“坐,小兄弟,随便坐。”老陈关好门,显得放松了不少,“这是我一个远房亲戚的房子,空着,我偶尔过来歇个脚,放心,安全。”

王超点点头,在椅子上坐下,把搭裢从肩上取下,放在脚边。他没有一下子把所有东西都拿出来,而是先把手伸进搭裢里,借着掩护,从空间取出了那包用厚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咸鸭蛋(二十个),放在桌上。

“陈叔,先看看这个。”

老陈拿起一个咸鸭蛋掂了掂,又对着窗户光看了看,青皮透亮,个头均匀。“好蛋!这腌得,肯定流油!”他脸上露出喜色。

王超没停手,再次把手伸进搭裢,这次取出来的是那个沉甸甸的、深褐色陶罐装的豆油,罐口用油纸和细绳封得死死的。他把陶罐小心地放在桌上。

“这是……豆油?”老陈抱起陶罐,手感沉实,他凑近封口闻了闻,虽然封着,但一丝极醇厚的豆香还是钻入鼻腔。“这分量,怕是有十斤!好家伙!”

接着,王超又陆续从那个看似不大的搭裢里,掏出了用布袋装着的五斤红枣、那双用旧报纸包着的尼龙袜和那支英雄钢笔。每拿出一样,老陈的眼睛就更亮一分。

他没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冻带鱼和劳保手套这些,他打算再看看。奶粉更是压箱底的好东西,不急。

老陈看着桌上这几样东西,呼吸都粗重了几分。

他抓起一把红枣,颗粒大而均匀,肉厚核小。“好枣!补血益气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