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天的阳光,无法穿透艾文沉重如铅的眼皮。他在精神极度透支后的昏睡中挣扎,梦境光怪陆离,充斥着扭曲的阴影和意义不明的粘腻低语。直到午后,他才被一阵尖锐的肠胃痉挛和喉咙的灼烧感彻底唤醒。
虚弱感如同湿透的棉被包裹着他。他勉强撑起身,喝光了最后一瓶水,撕开了最后半包压缩饼干。食物的匮乏与精神的疲惫交织,形成一股强大的拉力,要将他拖入绝望的深渊。
但他没有。昨夜那凝聚意志、驱散噪音的短暂胜利,像一枚火种,在他心底深处顽强地燃烧着。他不再是纯粹的猎物,他尝到了反击的滋味。
他再次拿出母亲的深蓝色笔记本。之前,他更多是将其作为一份记录和慰藉来阅读。但现在,他需要的是线索,是工具,是任何能帮助他更有效运用意志、甚至找到转机的东西。他必须假设,母亲在留下这本笔记时,预见到了他可能需要更多。
他翻到记录父亲离开后、她独自应对的那部分。字里行间充满了挣扎,但也透露出一种逐渐形成的、属于她自己的理解和应对方式。
“……老陈留下的规则是骨架,但血肉需要自己填充。‘它’在学习和适应,我也必须如此。”
“……单纯的‘不想’和‘不听’不够,需要更具体的‘锚点’。老陈提过‘记忆加密’,或许……我可以试试?”
“记忆加密”?艾文想起父亲笔记里关于身份验证问题的描述——“指向受保护的核心记忆碎片”。母亲似乎将这个概念拓展了。
他继续往下看,有几页的笔迹显得格外用力,仿佛在对抗着什么,记录的内容也变得更加隐晦,像是一种只有她自己能完全理解的私人密码:
“锚点一:厨房,蓝白碗柜,第三个抽屉,薄荷糖的味道。”(旁边画了一个简单的箭头,指向一个模糊的、代表“清醒”的符号。)
“锚点二:书房,窗台,仙人掌的刺,阳光偏移的角度。”(旁边标注着“刺痛,真实,方向”。)
“锚点三:走廊,挂画《星空》,左下角星星的数量。”(旁边写着“秩序,计数,稳定”。)
“锚点四:我的卧室,梳妆台,木纹的走向,如同河流……”(笔迹在这里有些模糊,似乎被水滴晕染过,旁边标注“流动,生命,她”。)
艾文的心跳加快了。这些看似零碎的记录,似乎是母亲为自己设立的“精神锚点”!当她感到被影响、认知可能产生偏差时,她会去确认这些具体的、细节的、承载着特定记忆或感觉的事物,以此来校准自己的感知,对抗“灰域”的精神污染!
这不是强大的攻击手段,而是一种精妙的防御和稳定技巧。它通过将意志力与现实中具体、稳固的细节绑定,来构筑更坚固的内心防线,防止自我在无形的侵蚀中迷失。
这对艾文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他正苦于如何在持续的感官干扰中保持精神集中,母亲的“锚点法”提供了一个极其实用的框架。
他立刻开始行动。首先,他需要验证和建立属于自己的“锚点”。他选择从相对容易确认的开始。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卧室门,客厅的恶臭依旧,但那个角落的黑布保持着塌陷的状态,没有活动的迹象。他快速穿过客厅,进入厨房。
按照母亲的记录,他打开蓝白碗柜的第三个抽屉。里面空空如也,并没有薄荷糖。但他记得,小时候这里确实常放着一盒薄荷糖,母亲偶尔会在他表现好时奖励他一颗,那清凉辛辣的味道瞬间冲上鼻腔的记忆无比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