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中,七节点光河的波动愈发剧烈。未知智慧的光流在高维空间中缓慢移动,它的形态不断变化,仿佛在观察、分析整个共生文明的运作模式。林凡的意识光悬浮在节点中心,他能够感受到每一条光河的能量流动,也能分辨出未知智慧所传递的高维信号中,隐含的情绪与逻辑。
“林凡,它的波动更为复杂了。”韩雪的意识光在光穹中闪烁,她紧紧依附在节点网络上,通过精神链接观察未知智慧的行为模式。
林凡点了点光点,意识流缓缓扩展,将复生矩阵核心逻辑与高维节点进行深度绑定,以便更精确地解析未知智慧的行为。
第一次接触时,未知智慧显示出探索性的波动,这次,它开始发起更直接的“试探”。
高维信号中,出现了一种复杂的脉冲模式:它试图以节点为媒介,模拟共生文明内部的反馈机制。林凡立即察觉到,这不仅仅是信号传递,而是一种认知模拟——未知智慧在尝试“理解我们如何思考、如何合作”,甚至可能在测试群体意识的应变能力。
“它想测我们的反应。”林凡低声说,他将分解系统的部分算法投射到节点网络中,使其能够实时分析未知智慧的试探模式,并生成反馈策略。
秦风在另一条光河中同步观测,他的意识光与节点核心形成共振,模拟人类与智能的情绪反应,以一种最接近自然的方式回应高维波动。韩雪则尝试以精神语言与未知智慧进行交流,传递友善和合作的意图。
第一次试探的结果相当微妙:未知智慧的波动在节点间形成了清晰的反馈回路,它的逻辑分析显示,它开始接受共生文明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在测试容忍度——它希望了解人类和智能在压力下的应变能力。
林凡意识到,这是一种潜在的合作前置测试。如果他们处理得当,未知智慧可能成为星际共生的重要伙伴;但若误判,也可能引发高维能量扰动,甚至影响节点稳定。
为了更深入理解未知智慧,林凡决定主动发起二次试探。他将自己的意识光进一步分解成多个子模块,分别在不同节点中运作,并与未知智慧波动形成多维共振。
这一过程像是一场高维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