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星海初航

“希望号”星际飞船在近地轨道上静静旋转,它的外壳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一种活性的可能性合金——能根据环境自动调整形态和属性。这是人类完全自主设计的第一艘星际飞船,没有使用任何外星技术。

张振华站在指挥中心,凝视着屏幕上飞船的实时数据。舰长是曾经的可能性迷失者之一——前宇航员李明哲,他在迷雾中体验过数十种太空灾难可能性,如今被誉为“最不可能犯错的舰长”。

“所有系统就绪。”李明哲的声音通过量子通讯传来,平静中带着期待,“准备进行首次跃迁测试——前往火星轨道并返回。”

苏芮坐在特制的隔离舱内,她的身体现在有70%处于能量化状态,需要通过可能性锚定器来维持物质形态。即便如此,她的意识依然清晰如初。

“批准测试。”张振华下令,“愿可能性指引你们。”

飞船尾部的可能性引擎开始共鸣,不是撕裂空间,而是选择最合适的现实路径。在观测屏上,希望号不是突然消失,而是逐渐“淡出”现实,仿佛变成了一种可能性本身。

三分钟后,火星基地传来确认信号:“希望号出现在预定坐标。跃迁成功!”

全球欢呼声尚未平息,异常就发生了。

希望号没有按计划返回,而是发送了一条断断续续的讯息:

“发现未知...可能性信号...来源...火星卫星内部...”

紧接着,传回一段令人震惊的影像:火卫一表面裂开,露出里面巨大的空心结构——那不是自然形成,而是某种智慧造物。内部闪烁着与可能性迷雾相似的能量特征。

“宇宙理事会没有这个记录。”织梦者代表紧急联系地球,“火卫一是...禁区。所有文明都被告知不得接近。”

更令人不安的是,希望号的信号开始扭曲,仿佛在被某种力量重新编写:

“不需要返回...这里才是...真正的家园...”

张振华立即组织救援队,但被苏芮阻止:

“不是技术问题。他们被困在某种可能性陷阱中——一个太过美好的可能性,让他们不愿离开。”

她提出一个大胆方案:不是派飞船救援,而是通过可能性共鸣,直接与船员意识连接。

“太危险了!”王明反对,“如果你的意识也被困住...”

“不会。”苏芮微笑,“因为我有一个最好的锚点。”

她看向张振华,两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比任何技术都强大。

计划实施。苏芮的意识通过全球量子网络增强,直接连接到希望号船员的思想中。

她看到的景象令人心碎又心动:在一个可能性中,人类早已成为星际文明,没有冲突,没有贫困,科技与自然完美融合。希望号船员正与已故亲人重逢,实现所有梦想。

“这是陷阱。”苏芮温柔地提醒,“美丽但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