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着作:《浑沦观》——新人类的共生之印(大纲)

林冲君 夐文 1730 字 11天前

序言:从“林冲之悟”到“人类之悟”

· 引子:简述《蹈刃者》中林冲化身浑沦晶体、昭示“剥削链”、留下“共生之印”的寓言故事。

· 核心问题:当技术的互联(能量网络)先于伦理的共识,当全球化的现实(地球村)已至而全球性的认同(天下一家)未至,人类当以何种哲学应对系统性风险与共生危机?

· 破题:答案并非创造新说,而是激活古老儒家智慧中的浑沦基因,并将其淬炼为适用于当代的“浑沦观”与“共生之印”。

· 本书目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套植根于中华文明、且能与世界对话的哲学本体论、伦理准则与实践路径。

---

第一卷:本体之论——何为“浑沦”?

· 第一章 破析“二元”:从分别心到整体观

· 批评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传统及其在当代带来的割裂与对抗。

· 重释儒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源于《周易》、张载《西铭》、程颢“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阐明其非模糊的玄想,而是对宇宙存在最深刻的本体论洞察。

· 核心概念提出:“浑沦”——即道器一元、物我无间、身心不二的本然状态。它是世界的实相,而非理想。

· 第二章 “共生之印”的哲学阐释

· “印”非外在标记,而是内在于每一个体的本体论事实——我们先天就处于与万物、与他人的共生关系网络之中。

· 重释“仁”:“仁”就是对此“共生之印”的自觉与承认。“仁者爱人”的本质是“仁者觉联”,感受到彼此的联系并为之负责。

· 从“关系性存在”的角度重新定义“人”:人乃“五伦”网络的枢纽,而非孤立的原子式个体。

· 第三章 浑沦之“用”:中庸的再发现

· 中庸绝非折中主义、妥协之道。

· 在浑沦观下,中庸是在动态网络中寻找系统最优解的实践智慧。它是在万千种“关系”的拉扯中,找到那个能让整体系统(小至家庭,大至全球)最具生机、最为和谐的平衡点。

· 林冲的“斩断剥削链,加固共生链”即是中庸之道的极致运用。

---

第二卷:伦理之维——如何“共生”?

· 第四章 从“修齐治平”到“球平天下”

· 将《大学》八条目进行全球化扩容:

· 修身:不再是独善其身,而是培养“全球公民”的素养与共情能力。

· 齐家:家庭是练习“共生”的第一现场,培育健康的关系模式。

· 治国:国家政策需以增进国内及全球的“共同福祉”为目标,而非零和博弈。

· 平天下:目标非荡平他者,而是“使天下臻于和平与均衡”,即“求平天下”。

· 第五章 “义利之辨”的全球化重构

· 批判新自由主义对“利”的狭隘定义(个人/短期/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