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漠北听罡英雄气 罗马证道理殊途

林冲君 夐文 1158 字 11天前

风雪如刀,刮过哈拉和林残破的宫墙。

刘混康立于曾经的金帐旧址,周身气息与这北地严寒融为一体,仿佛一块亘古不变的岩石。他指尖轻捻,一缕无形无质,却又仿佛包容万有的“无无”能量丝线,探入脚下的土地,探入这片刚刚被大宋兵锋与他的天威洗礼过的土地。

他在“听”。听这片土地的记忆,听那败走西方的窝阔台部残留的“气”,更在听那已融入深红真罡,却依旧在此地盘桓不去的——铁木真的英雄魄。

“吞并八荒,气动山河…确是豪杰。”刘混康心中默然。这份蛮霸纯粹的意志,曾被他视为夷狄凶性的明证,是需要以天理驯服、甚至涤荡的存在。但此刻,他以能量丝线细细感悟,却从中品出了一丝不属于“凶性”的厚重与坚韧,如同承载万物亦毁灭万物的大地本身。

这与他在终南山感悟的“清净无为”,在汴梁城引导的“道德文章”,截然不同,却同样真实不虚。

“莫非…道亦在夷狄?”

这个念头如冰锥,刺入他坚执百年的道心。

他身形消散于风雪,下一刻,已出现在万里之外的条顿堡森林。

浓密、潮湿、黑暗的原始丛林,与中原或蒙古的旷野又是另一番光景。空气中弥漫着草木腐烂与某种野性的生机。他隐匿身形,看着一队日耳曼尼亚的战士在林间空地操练。

他们呼喝着粗犷的战歌,肌肉贲张,动作充满了毁灭性的力量。然而,在那名为伽尔巴的统帅注视下,这种毁灭的力量又被强行约束在一种简陋却有效的阵型之中。毁灭与秩序,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此地野蛮地共生。

刘混康的神念扫过伽尔巴。这个蛮族首领的脑海中,回响着那首来自东方的《两个世界》,但他的理解,却与宋人截然不同。歌曲中的“悲悯”与“超脱”,在他心中化作了征服与建设的狂热动力,一种要将旧世界砸碎,按照他理解的“秩序”重塑的强烈欲望。

“非仁非义,却亦有‘志’。”刘混康微微蹙眉。朱熹倡“大欲近乎志”,此志当存天理、循人性。可这伽尔巴之“志”,根植于血与火,充满了排他性与侵略性,显然并非儒家正道。然而,这“志”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力量,透过能量网的细微反馈,刘混康能清晰地感知到,它同样是一种强大的“存在”,不容忽视。

夷狄之“志”,是道之歧途,还是道之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