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剩余积分:-50(启用积分透支功能,下次获取积分需优先偿还)。”
为了情报网,我们首次动用了系统的透支功能,可见其重要性。
两本厚重的手册和十只栩栩如生、几乎与真鸽子无异的机械信鸽出现在面前。我们如饥似渴地翻阅起来。手册内容之专业、细致,令人叹为观止。它将神秘的谍报工作分解成了可以一步步操作、管理的标准化流程。
依据手册指导,我们开始了艰难而隐秘的织网工作。
第一步:架构与选人。
在营部之下,成立了一个极其隐秘的部门——“侦查情报科”,对外称“营部侦察股”。科长人选至关重要,需胆大心细、忠诚可靠、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经验。几经斟酌,我们选中了孙雷霆。他在龙牙小队时就以心思缜密、观察力强着称,且口才便给,善于与人打交道。
傅水恒将《敌后情报网络组织与运作指南》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技能书的方式(消耗了最后一次技能书兑换机会)直接灌输给孙雷霆,让他快速掌握了理论基础。
孙雷霆麾下,首批骨干从龙牙侦察排、原起义部队中熟悉本地情况且政治可靠的士兵、以及营部精干的通讯兵中挑选,组建了情报科最初的班底。
第二步:划分区域与确立模式。
我们将平安县周边区域,按战略重要性和敌情缓急,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敌占区三个层级。
· 核心区(平安县境内): 建立“基点网”。依托各村镇的地下党组织、可靠的堡垒户,发展“灰色”情报员(不暴露身份,以合法职业掩护),负责监视本地敌特活动、收集零星敌情、传递信息。由各大队政工干部协助建立和管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缓冲区(与敌占区交界地带): 设立“情报站”。选择靠近交通要道、商贸集镇的村庄,以开设杂货铺、车马店、诊所等为掩护,建立固定情报点。派遣精干情报员常驻,负责搜集周边敌军调动、物资运输等战术情报,并作为与敌占区情报员联系的枢纽。
· 敌占区(日军控制的核心城镇、据点): 发展“内线”与“潜伏组”。这是最危险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尝试通过原有关系、策反、金钱收买等方式,在伪政府、伪军、甚至日军内部发展内线。同时,派遣少量最忠诚、最机敏的情报员,以各种合法身份(商人、学徒、难民等)长期潜伏,静默待命,只在关键时刻激活。
第三步:建立传递渠道。
我们构建了多层次的情报传递体系:
· 日常情报: 主要依靠交通员(伪装成货郎、走亲访友的百姓)按固定路线、时间进行传递,使用手册中教授的暗语和密写技术。
· 紧急军情: 启用兑换的“信鸽”系统。这些机械信鸽能够识别预设坐标,飞行速度快,隐蔽性高,用于传递最紧急的预警信息。
· 重要文件/图纸: 则由龙牙小队或神枪手连的精锐负责武装护送,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