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胜利后的反思与总结。

1. 基层指挥员战术素养有待提高。 在防守和反击过程中,部分班排长应对突发情况不够灵活,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

2. 通信保障仍有短板。 电台数量不足,电池续航有限,部分部队在运动过程中一度失联,影响了指挥的及时性。

3. 后勤补给,尤其是医疗救护力量严重不足。 重伤员因缺乏药品和手术条件,后续死亡率可能还会上升。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痛点和短板。

4. 对新式战法的依赖与风险。 龙牙、神枪小队表现出色,但其装备无法大规模复制,且一旦损失,难以补充。过于依赖尖刀力量,也存在一定风险。

5. 对胜利后的追击和组织有所欠缺。 部队在击溃敌军后,追击不够坚决,组织略显混乱,未能扩大战果,缴获的完整性也受到一定影响。”

我的分析力求客观,不回避问题。傅水恒和傅必元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头或记录。

“总结得很好。”傅水恒开口道,“成绩要肯定,问题更要正视。参谋长,就按这个思路,形成详细的书面报告,上报军区。特别是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如实反映。另外,把我们对于特种小队建设、基层指挥员培训、以及后勤医疗建设的初步想法,也一并附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我明白,这份报告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为未来争取支持和资源的敲门砖。

“还有,”傅必元补充道,“要把战斗中涌现出的英雄集体和个人的事迹整理出来,特别是龙牙、神枪小队,以及一连那个打到最后只剩三个人还守住阵地的排。我们要大力宣传,鼓舞士气,这也是对牺牲同志最好的告慰。”

接下来的几天,指挥部灯火通明。我带着几个参谋和文书,日夜不停地整理材料、核对数据、撰写报告。傅水恒和傅必元也多次修改、审定。最终,一份详实的《太行军区独立营关于张家洼-杨树岭反“扫荡”作战总结报告》终于完成。报告中,我们既详细描述了战役全过程和辉煌战果,也坦诚指出了自身不足,并附上了请求军区支援部分医疗药品、通信器材和培训骨干的清单,以及对未来部队建设的一些设想。

这份凝结着独立营鲜血与智慧的报告,由交通员快马加鞭,送往了太行军区司令部。

(报告上呈与总部反响)

报告送达军区后,立刻引起了高度重视。军区首长们仔细阅读了这份来自基层、却闪烁着战术创新光芒的报告。独立营以一个新建基干营的兵力,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不仅成功粉碎了日军一个联队级单位的扫荡,还取得了击毙联队长、重创敌军的辉煌战绩,这在整个敌后战场都是极为亮眼的一笔。

军区司令员亲自批示:“此战打法新颖,战果巨大,经验宝贵。独立营傅水恒部,胆大心细,用兵如神,尤其特种分队之运用,值得全军研究借鉴。速将战报及总结要点,整理上报总部。”

于是,一份更加精炼、突出亮点的战报,通过无线电波,穿越重重封锁,飞向了远在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