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东……确实是个潜在的目标。他驻防的区域,正好卡在我们与外界联系的几条秘密通道上,若能争取过来,不仅能打破封锁,还能为我们提供情报,甚至……”我顿了顿,“在必要时,成为一支奇兵。”
“就是他了!”傅水恒一拍桌子,“这件事,需要政委亲自牵头,你我全力配合。要制定周密的计划,接触、试探、谈判、保障,每一步都不能出错。同时,也要做好失败的准备,绝不能暴露我们其他的情报渠道。”
接下来的日子,一场无声的“攻心战”悄然展开。傅必元政委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资源,包括地下工作者、与谢文东有旧交的开明士绅、甚至争取到的谢部下的亲属,建立起一条绝密的联络线。我们分析了谢文东的性格、处境和可能的诉求:他渴望保存实力,担心战后清算,对日军并非真心效忠,内心深处或许还残存着一点军人的气节。
接触是试探性的,最初只是传递一些不痛不痒的消息,表达我方“团结抗日,既往不咎”的态度。谢文东的反应很谨慎,既不明确拒绝,也不轻易表态。这种僵持,最是消耗心力。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夜。我方内线冒死送来一份紧急情报:日军因近期损失,特别是马家集事件后,怀疑伪军内部有人通共,准备进行一轮秘密清洗,谢文东因其过往和不太“积极”的表现,赫然在列!
“机会来了!”傅水恒眼中精光一闪,“敌人帮他下了决心!立刻通过可靠渠道,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他,并表明我们愿意提供庇护,保证他及其部下的安全出路!”
这条关键信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确认日军确有清洗意图后,谢文东终于不再犹豫。通过秘密通道,他提出了几个条件:保障他本人和核心骨干的生命财产安全;起义后,部队不愿分散改编,希望保持相对独立的建制;要求我方在一定时期内,提供一定的粮饷弹药支持。
谈判是艰苦的。傅必元政委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和极大的耐心,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置。最终,在傅水恒的授意下,我们同意了其大部分要求,但在部队指挥权和政治领导上,则毫不退让,必须接受我党的领导和改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确保万无一失,傅水恒动用了“利刃”分队和“龙牙”小分队。他们的任务不是直接参与谈判,而是在暗中保驾护航:监视日伪军动向,确保联络线安全,并在必要时,准备接应谢文东及其家人脱离险境。周锐锋、赵铁柱他们如同暗夜中的猎手,悄无声息地清除着可能威胁到这次绝密行动的敌方眼线和巡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