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狼来了!

“我来具体解释一下。”我再次走到地图前,接过傅团长的话头,“所谓‘麻雀满天飞’,就是化整为零,将我们的主力连队,以排、甚至班为单位,搭配地方游击队和精干民兵,组成无数支精干灵活的武工队、飞行队。他们像麻雀一样,数量多,目标小,行动快,飞行不定。敌人的大队人马来了,我们就迅速分散、隐蔽,让他们扑空;敌人的小股部队或者运输队、征粮队落单了,我们就像麻雀啄食一样,几十支、上百支小队一拥而上,狠咬一口,打完就走,绝不纠缠。我们要让敌人在这太行山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日夜不得安宁!”

我一边说,一边用手在地图上比划着,仿佛有无数支箭头从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向外辐射,又灵活地穿梭于蓝色的封锁线之间。

“妙啊!”三营长眼睛一亮,“这样既能有效保存我们自己,又能不断消耗、疲惫敌人,让他们这所谓的‘囚笼’,处处漏风!”

“对!”傅水恒赞许地点点头,“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第一个目的:打破敌人通过频繁‘扫荡’来摧毁我们生存基础的企图。让他梳篦战术,梳到的都是空气!”

“那‘土行孙遍地走’呢?”王雷急不可耐地问。

“这个就更关键了。”傅政委接过话,他的手指向地图上那些蓝色的封锁沟和炮楼线,“敌人的地面封锁加强了,那我们就向地下发展!‘土行孙遍地走’,就是要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展地道战、地雷战!这不是简单的挖个地洞藏身,而是要建成能藏、能打、能机动、能生活的完整地下堡垒网络!”

傅政委的语气变得激昂起来:“各村庄,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民兵为骨干,发动全体群众,家家挖地道,村村通地道。地道要能连接各家各户,要能通往村外,要设置射击孔、了望孔、陷阱、岔道,要具备防水、防毒、防烟的功能。我们要把整个太行根据地的地下,都变成我们的天下!敌人的炮楼再高,他能管得了地底下吗?他的封锁沟再宽,我们能从地底下钻过去!”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大家:“这将是我们应对敌人‘囚笼’和‘扫荡’的最坚固屏障。敌人来了,我们就进入地道,让他找不到,打不着;敌人驻扎了,我们就从地道里钻出来,骚扰他,袭击他;我们的部队调动、物资运输、情报传递,也可以部分通过地道网络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开敌人的地面封锁!”

窑洞里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营长们的脸上露出了振奋的神色,刚才的压抑和焦虑被一种跃跃欲试的战斗激情所取代。这个“麻雀”加“土行孙”的策略,看似避敌锋芒,实则是在被动中争取了最大的主动,将人民战争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当然,这只是战略层面的总体构想。”傅水恒团长提高了声音,将大家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过来,“具体到执行层面,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需要发动根据地每一位军民的力量。下面,由陈参谋长部署具体任务!”

我深吸一口气,知道重头戏来了。我拿起桌上那份和团长、政委以及参谋们熬了几个通宵才拟定好的初步方案。

“同志们,根据团党委的决定,应对冈村宁次‘囚笼政策’升级版的作战方案,代号‘破笼行动’,现在开始部署!”我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清晰和有力。

“第一,军事斗争组,由傅水恒团长亲自负责,王雷、赵大海同志协助。你们的任务是:

1. 立即着手主力部队的精干化、分队化改编。以各营连为基础,在一周内,组建至少三十支以上的武工队、飞行队。每支队伍配备熟悉当地地形的干部、优秀射手、爆破手,以及必要的通讯员。

2. 制定详细的出击和轮换计划。武工队的活动范围要覆盖整个根据地及边缘区,重点打击敌人的小股部队、运输线、通信设施和征粮人员。作战原则:快打、快撤、快散,以杀伤敌有生力量、缴获物资、破坏设施为主要目标,避免与敌主力纠缠。

3. 加强对地方游击队和民兵的作战指导与协同。将部分主力部队的骨干下派到区小队、村民兵队,传授战术,提升其战斗力,形成主力军、地方军、民兵三位一体的作战体系。”

“第二,根据地建设与后勤保障组,由傅必元政委负责。你们的任务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