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无声的战场(情报战)。

最惊险的是青龙峡突围。三营被堵在绝壁下时,货郎老赵挑着担子唱起《走西口》变调。当“三道弯后见亲娘”的唱词响起,三营长猛地想起傅团长教过的“声音地图”——歌词里的数字对应崖壁藤蔓后的裂隙。战士们抠着石缝攀援时,老赵的拨浪鼓仍在峡谷回荡,把追兵引向相反方向。

二、血色电波

师部配发的电台静默的第七天,陈世根在军械所地窖见到了满手烙伤的傅水恒。团长正将缴获的日军九四式六号电台拆解重组,晶体管在油灯下泛着幽蓝:“鬼子装备了德国最新电讯侦测车,但我们有他们永远算不到的东西。”他敲了敲太阳穴,“二十一世纪的跳频算法。”

改造过程堪称奇迹。傅水恒让铁匠打制特殊齿轮,用留声机发条做动力,使电台频率随《孟姜女》曲谱起伏。当报务员第一次测试时,监听日军通讯的战士狂奔来报:敌电讯中队正在山区徒劳追逐时隐时现的信号,侦测车记录仪里满是批注:“八路军电波如同太行山的山鬼。”

但技术进步需要鲜血浇灌。深秋那场暴雨夜,司令部电台组长林淑娴在发报时被定位。这个南洋归侨的姑娘最后传输的不是求救信号,而是经过加密的敌军坐标。当陈世根带人冲到山坳时,只看见她碎裂的眼镜片陷在泥里,电台零件散落成放射状,像极了她最爱的向日葵。

三、迷雾中的博弈

十月霜降,陈世根迎来情报战最凶险的棋局。日军特高课新任课长佐久间彻少佐,这个在柏林受过训的中国通,开始用“反向渗透”毒计。三份矛盾情报同时送达:民运队截获的伪军调防令、内线传来的“扫荡计划”、以及佐久间故意放出的假地图。

“他在和我们玩三十六计。”傅必元捻着情报纸沉吟。始终沉默的傅水恒突然抓过醋碗,将酸液泼在假地图上——隐藏的碘酒字迹逐渐显现,正是团长半年前教给儿童团的简易密写术。地图背面,歪扭的铅笔字写着:“鬼子要烧粮仓。”

陈世根霎时冷汗透衣:后勤支队正在西梁沟晾晒过冬粮!当骑兵连冲到现场时,纵火队距粮堆仅剩二百米。战士们扑灭火焰时,在焦土里发现了傅水恒特制的“火药地瓜”——这些填装炸药的薯类被百姓“不慎”混入粮堆,炸得纵火队血肉横飞。

随后半个月,敌我双方在情报迷雾中反复博弈。佐久间派假交通员送来染毒面粉,被傅水恒用银簪试出;我们在伪军医院发展的护士长,则给日军伤兵敷用掺入罂粟的药膏,令其产生幻觉泄密。最精彩的是利用日军迷信心理——武工队员假扮风水先生,说司令部所在庙宇冲撞太岁,竟真让敌军指挥部迁到了我们预设的雷区。

四、永不断裂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