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拿着那封信,手抖得几乎拿不住。他感觉自己就像没穿衣服站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得清清楚楚。这种无形的压力,远比真刀真枪的对抗更让他恐惧。他连夜把信烧掉,躺在床上却一夜无眠。从此以后,他对手下下乡催粮逼款的行为,明显管束得“宽松”了许多,甚至偶尔还会暗中传递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报给武工队发展的“关系”。
匕首,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切割着敌人统治的神经。
---
在另一片敌占区,由武工队第二分队活动的区域,斗争形式则有所不同。这里靠近津浦铁路,敌人控制尤其严密,碉堡、炮楼密度更大,公路网也更发达。二分队队长姓周,是个读过几年书、心思缜密的年轻人,队员们私下里都叫他“秀才队长”。
小主,
周队长认为,在如此严密的封锁下,硬打硬拼不是办法,必须充分发挥武工队的“工作队”属性,运用更灵活、更隐蔽的方式开展工作。
他选择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切入点——盐。
敌占区食盐短缺,价格高昂,且多为敌伪控制的“官盐”,质量差,还经常掺沙子。老百姓吃盐困难,怨声载道。而根据地通过秘密渠道,能搞到一些质量较好的海盐。
周队长通过内线,设法搞到了一批海盐,然后化整为零,通过秘密建立的几个“堡垒户”,以略低于黑市但远高于成本的价格,悄悄卖给附近的百姓。卖盐所得的钱,一部分用于购买药品、电池等根据地急需的物资,一部分则作为武工队的活动经费。
这看似简单的买卖,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它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赢得了他们的好感。老百姓觉得,这些武工队不仅不打人不骂人,还能弄来便宜的好盐,比那些只知道要粮要款的伪军强太多了。
其次,通过这条秘密的“盐路”,武工队建立了一条相对安全的情报传递和物资运输通道。那些来买盐的百姓,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武工队的“眼线”和“耳朵”,他们把在集市上、路上听到的敌人消息,无意中透露给卖盐的“伙计”(武工队员伪装)。而武工队需要传递信息或转移少量人员时,也可以利用这条信任链条。
更重要的是,这种经济活动,像水银泻地一样,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敌人的基层统治缝隙中,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敌人的经济控制,让敌人感到一种“遍地是八路”又无从下手的困窘。
周队长还别出心裁地搞起了“攻心战”。他让队里字写得好的队员,模仿敌伪报纸的字体和口吻,编印了一些小小的“号外”或“传单”,内容半真半假,诸如“太平洋战事吃紧,日军精锐调往南洋”、“苏联红军节节胜利,关东军日子难过”、“某地伪军集体投诚八路军受到优待”等等。这些小小的纸片,被巧妙地塞进等待运输的货物里,放在伪职人员常去的茶馆桌子上,甚至贴在敌人张贴的布告旁边。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却在敌伪人员和普通民众中引起了不小的心理波动,加剧了他们的恐慌和动摇。
二分队的活动,更像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心理战和蚕食战,他们用智慧和耐心,一点点地瓦解着敌人统治的社会基础。
---
陈世根参谋长仔细阅读着各武工队陆续送回来的报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报告里,有成功的喜悦:多个分队成功建立了立足点,发展了秘密的群众关系,惩治了罪大恶极的汉奸,初步打开了局面。赵太行分队甚至在一次精心策划的伏击中,击毙了一名日军军曹,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民众的士气。
但报告里,更多的还是困难和牺牲。
三分队在穿越封锁线时,遭遇敌人巡逻队,一名队员为掩护战友引开敌人,英勇牺牲,尸体都未能抢回。
四分队一名队员,因水土不服患上重病,缺医少药,在隐蔽点咬牙坚持了十几天,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
五分队建立的一个秘密联络站被敌人破坏,联络员夫妇被捕,生死未卜。
还有普遍存在的困难:物资匮乏,药品奇缺,队员们常常饥一顿饱一顿,在野外露营,很多人患上了关节炎、胃病;信息不畅,与指挥部联系困难,很多时候需要独立做出生死攸关的决策;精神压力巨大,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睛……
每一份报告,都是一段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传奇;每一个武工队员,都是一把插入敌人心脏的锋利匕首。他们不仅要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还要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资供应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
陈世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深秋的凉风扑面而来。远山如黛,天空高远。这片看似宁静的土地下,正有无数的暗流在涌动。他想起了毛主席说过的话:“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武工队,正是这句话最生动的实践者。他们不是单纯的战斗队,更是宣传队、工作队。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将党的政策、抗日的火种,播撒到敌占区的每一个角落,一点点地改变着那里的政治生态和人心向背。
这种斗争,没有大规模战役的轰轰烈烈,却同样惊心动魄,同样决定着战争的走向。它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它像地火,在岩层下奔涌;它更像无数把精准的匕首,从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方向、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刺入其看似强大的躯体。
“报告!”小李的声音再次在门外响起。
“进来。”
“参谋长,赵太行分队急电!他们策反黑山峪伪军中队长王奎成功!王奎愿意提供据点详细布防图,并约定时间,里应外合,配合我部端掉黑山峪据点!”
陈世根猛地转过身,眼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他快步走到地图前,目光再次落在那个被他画了红圈的位置上。
匕首,已经抵近了心脏!更艰巨、也更辉煌的战斗,即将开始。他深吸一口气,沉声命令道:“立刻通知作战科、情报科负责人,马上到指挥部开会!同时,给赵太行分队回电:同意其作战构想,令其周密计划,确保万无一失!各部做好策应准备!”
命令下达,指挥部立刻紧张有序地运转起来。陈世根知道,武工队的风采,绝不仅仅在于隐蔽渗透、小规模歼敌,更在于他们有能力,在条件成熟时,凝聚起足够的力量,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这把深入敌后的匕首,正在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