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程师淡淡地点了点头,指着生产线上一辆即将下线的坦克:“是的,上尉。我们称之为‘追猎者’轻型坦克。战斗全重十八吨,装备一门我们自产的47毫米长身管坦克炮,正面装甲最厚处达到45毫米,倾斜布置。发动机是改进的V型12缸柴油机,马力足够,而且比汽油机安全性更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米尔顿围着那辆即将完工的“追猎者”转了两圈,又趴下去看了看悬挂系统,脸上的惊讶神色越来越浓。他虽然不是坦克专家,但基本的军事素养让他能做出判断。这种坦克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强调了防护、火力和机动性的平衡,尤其是那低矮的外形和倾斜装甲,显然是为了提高战场生存能力。相比之下,美军大量装备的“谢尔曼”坦克,虽然可靠性不错,但高大笨重,正面装甲垂直,在日军反坦克火力面前并不占优。
“它的火力……能击穿日军最新式坦克的装甲吗?”米尔顿追问。
“47毫米穿甲弹,在标准距离上,足以击穿目前日军在华北部署的任何一款坦克的正面。”李工程师的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而且,我们的炮弹是特种合金钢被帽穿甲弹,穿甲能力比普通钢芯弹提升百分之十五。”
米尔顿和他身后的观察组成员们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他们原本带着一丝施舍和审视的心态而来,此刻却被眼前这条运转流畅、技术水准远超预期的坦克生产线彻底镇住了。一个观察组成员低声对米尔顿说:“上帝,上尉,这玩意的设计思想,感觉比我们的谢尔曼还要……超前一些。”
离开坦克生产线,米尔顿的心情已经无法平静。当他们被引到火炮试验场时,另一种震撼接踵而至。
试验场设在一处偏僻的山谷,远远就能听到沉闷如雷的炮声。众人登上观察台,只见远处山壁上预设的靶标区域,正被密集的爆炸火光覆盖。那不是单发火炮的射击,而是一片,是如同疾风骤雨般的齐射!
“这是我们兵工厂下属,‘惊雷’火箭炮营在进行实弹验收。”陪同的师部作战参谋介绍道。
米尔顿举起望远镜,看到阵地上一排排架设好的发射管,口径似乎比苏制的“喀秋莎”还要粗壮一些,数量更多,齐射时那瞬间喷发出的火焰和浓烟,仿佛将半边天空都点燃了。爆炸的声势极为骇人,覆盖范围极广,顷刻间就将那片靶区犁了一遍。
“这火箭炮……射程多少?”米尔顿的声音有些干涩。
作战参谋笑了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最新改进型,最大射程,四十五里。”
“多少?!”米尔顿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他清楚地知道,美军目前装备的同类火箭炮,以及主力榴弹炮,有效射程大多在二十里左右徘徊。这四十五里的射程,意味着独立师的炮兵可以在绝大多数日军火炮的射程之外,安全地、从容地对其进行毁灭性打击。
“是的,四十五里。”作战参谋肯定地重复了一遍,“采用新型固体燃料和弹体设计,散布精度也比早期型号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米尔顿沉默了。他原本还想就清单上那几门75毫米榴弹炮再说点什么,此刻却觉得那份清单是如此的可笑和微不足道。美式装备?在这些自成体系、性能卓越甚至部分超越的“自家好”东西面前,那点援助,确实如同傅师长所说,只能“留着自用”了。
当夜,独立师师部作战室,灯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