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三下江南“显神威”。

傅政委也笑道:“看来,咱们这‘三下江南’,得给‘王老虎’准备一顿丰盛的‘送行饭’了。”

我们仔细分析了敌我态势和地形。敌军装备精良,正面硬碰硬绝非上策。但其孤军深入,急于求战,弱点也很明显。我们决定,利用其骄狂心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啃掉它一块,或者打掉其嚣张气焰。

我提出的作战方案是:以师直属侦察连和部分地方武装,组成诱敌部队,采取“拖刀计”,节节抗击,且战且退,将“王老虎”这块肥肉,引入我们预设的伏击战场——“黑鱼泡子”地区。那里地势低洼,周围有连绵的沙丘和芦苇荡,不利于敌军坦克和重炮展开,却极其适合我军隐蔽、穿插和近战。

“同意!”傅师长一拳砸在地图上,“就在黑鱼泡子,给他来个瓮中捉鳖!一团、二团负责正面阻击和侧翼突击,三团迂回至敌后,断其归路!炮兵营分散配置,集中火力打他的步兵和坦克!告诉各部,没有统一命令,谁也不准提前开火!要把敌人放进来,打狠、打疼!”

“王老虎”果然上钩。我诱敌部队稍作接触便“仓皇”后撤,丢弃部分物资,更助长了其骄狂气焰。他催促部队紧追不舍,一头扎进了黑鱼泡子地区。

当敌军主力完全进入伏击圈,其坦克和辎重队伍在狭窄的洼地中行动迟缓时,总攻的信号——一颗耀眼的白色信号弹,在阴沉沉的天空中炸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打!”

刹那间,仿佛平地惊雷!我隐蔽在沙丘后、芦苇丛中的各种火器同时开火!机枪、步枪子弹像泼水般射向敌行军纵队,迫击炮弹、山炮弹准确地落在敌群中,炸得人仰马翻。特别是集中使用的火箭筒和集束手榴弹,重点照顾敌坦克和装甲车,瞬间就有两辆“豆丁”坦克(敌军也有装备)趴了窝,燃起熊熊大火。

敌军遭此突然打击,顿时乱作一团。“王老虎”试图组织反击,但部队在洼地里展不开,建制被打乱,指挥失灵。我一团、二团从正面和两侧沙丘后跃出,发起排山倒海般的冲锋,将敌军分割成数段。三团及时封死了口袋底,并发起向心攻击。

战斗变成了残酷的近战、混战。我军战士三人一组,五人一队,大胆穿插,分割围歼。刺刀见红,手榴弹开路,将敌人的美械优势化解于无形。敌炮兵因视野受限和担心误伤,无法有效支援;坦克在芦苇荡和沙地里更是寸步难行,成了活靶子。

激战持续了大半天。“王老虎”见大势已去,率领残部拼死突围,在丢下大量尸体和装备后,仅带少数人马狼狈逃窜。此战,我师毙伤俘敌近千人,击毁坦克两辆,缴获火炮数门、汽车十余辆及大批枪支弹药,取得了“三下江南”以来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尾声:胜利背后的基石

当“三下江南”作战胜利结束的捷报传遍东北战场时,我们独立师已然成为一支令人瞩目的劲旅。连战连捷的背后,是柳条沟血战换来的深刻教训,是傅水恒师长带来的超前战术思想与当前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傅必元政委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所凝聚的军心士气,也是全师官兵用鲜血和汗水苦练新战术的必然结果。

站在松花江北岸,回望江南那片烽火连天、我们三度驰骋的土地,我心中感慨万千。我们不再惧怕美械装备的敌人,因为我们找到了战胜他们的方法;我们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因为机动灵活、因敌制胜已成为我们的本能。

“参谋长,”傅师长的声音在身边响起,他望着江对岸,目光深邃,“‘三下江南’我们打得不错,但战争远未结束。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傅政委也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是啊,世根同志。胜利值得高兴,但不能自满。要把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进一步总结提炼,固化下来,推广下去。同时,思想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告诉同志们,擦亮枪,补足弹,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是!师长,政委!”我挺直胸膛,郑重敬礼。江水滔滔,奔流不息,如同我们独立师前进的步伐,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经过“三下江南”的洗礼,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未来的任何战场上,继续书写属于独立师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