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们来说,定安县下面的金秋村就是一个偏僻的乡下小地方,又哪里配得上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城里人居住?
要不是宋家请董夫子前去教书,束修给的实在是多,是府城其余人家给的三倍,他们也不会同意董老夫子去那个乡下小地方的。
至于董浩岐之所以跟着董老夫子来金秋村,那完全都是董老夫子自己硬要带的。
他不放心把这个天资聪颖的孙子交给家里的任何人,于是强硬的带走了。
对于要跟着爷爷去乡下的学堂,董浩岐自己肯定是不愿意的。
他好好的一个大城市的读书人,让他去乡下跟一群又脏又臭的泥腿子坐在一块读书,他简直难受的要死好吗?
益州城到金秋村的路途很远,这一连七八日的马车之行,让他倍感的难受。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宋家足够豪气,每日给他送来的饭食都非常的丰盛,四个大菜各个都有肉,主食也是精米精面。
这可比他在家里吃的好多了,他在家中因为是长孙的缘故,爷奶经常把好吃的食物都留给他。
可即便是这样,他也就顶多比弟弟妹妹们多吃一个鸡蛋一个鸡腿,或者几块点心。
至于别的真没有,他家中并不富裕,读书的人又多,爷爷还要进京赶考,一家人要把银钱都省出来自然是过得紧巴巴的。
他一年才能做一身新衣裳,而他的那些弟弟妹妹们,三五年能穿一件新衣就不错了。
然而跟着宋家回金秋村的路上,可能是宋家那位顾娘子见他穿的单薄,怕他冻伤寒了。
于是直接让人裁了布给他做了四套衣裳,里里外外加鞋袜十几件呢。
这可把董浩岐给高兴坏了,毕竟他也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而已。
虽然他很清楚,宋家人对他这般好,是看在他爷爷的面上的,但他依旧无法拒绝。
“瑜之兄?你要参加这一届的科举啊?”
自从董夫子到来后,学堂很快就恢复正常上课了。董浩岐也在学堂里读书。
不过他眼高于顶谁也看不上,都是一群乡下的泥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