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润物无声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486 字 11天前

张辽闻言,脸色稍霁,抱拳道:“如此甚好!有劳陈参军费心!还是你们读书人懂得这些弯弯绕绕,像我这般粗人,只会干着急。”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不瞒你说,这比在白狼山冲阵还让人头疼。”

陈暮不禁莞尔:“将军过谦了。冲锋陷阵,乃将军所长;协调文书,乃暮等分内之事。各司其职,方能确保司空大业无虞。”

送走张辽,陈暮立刻着手处理此事。他先是签发手令,从邺城库府调拨物资,解了张辽的燃眉之急;随后又亲笔草拟了一份给许都程昱的密信,详细说明情况,请求优先办理。他深知,妥善处理这些看似琐碎的实务,维系将领与文吏之间的顺畅沟通,其重要性不亚于任何一条奇谋妙计。

几日后的一个下午,崔琰来访。这位河北名士如今被曹操任命为冀州别驾,参与州郡事务,以其刚正和识鉴之能,颇受重视。他依旧是那副端严持重的模样,但与陈暮交谈时,语气却平和了许多。

“明远近日忙于案牍,可曾留意州郡荐举贤才之事?”崔琰品着陈暮奉上的清茶,缓缓问道。

“略知一二。司空求贤若渴,令各郡守举荐孝廉、茂才,崔别驾想必多有经手。”陈暮恭敬回应。

崔琰点头:“正是。然所荐之人,多为郡中着姓子弟,或清谈之名流。琰观其言行,能务实干者,十不存一。”他放下茶盏,看向陈暮,“譬如昨日,巨鹿郡举荐一人,言其精通《老》《庄》,善于清辩。然问及郡中刑名、钱谷,则茫然不知所对。此等人,置于台阁,或可妆点门面,置于州郡,何益于民?”

陈暮深有同感:“崔公所言极是。乱世粗定,百废待兴,需的是能安辑地方、劝课农桑、明断刑狱的实干之才。徒有虚名,恐非社稷之福。”

“然则,如何甄别?”崔琰目光炯炯,“着姓子弟,交际广阔,声名易显;寒门才俊,虽有实学,却往往湮没无闻。若不能破此藩篱,恐人才之选,终为虚文。”

陈暮沉思片刻,道:“或可于常规荐举之外,另辟蹊径。譬如,令各曹署、郡县,可就具体事务,如清丈田亩、审理积案、兴修水利等,设置短期考成,于其中发现、提拔能干之吏。不同出身,唯才是举。虽不尽善尽美,或可略补荐举之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崔琰闻言,抚须沉吟良久,眼中露出一丝赞许:“明远此议,颇切时弊。‘不同出身,唯才是举’……此言,当禀明司空。”他又与陈暮探讨了几位近期被举荐者的具体情况,方才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