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风雨如晦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394 字 11天前

---

建安八年夏,许都的日头渐毒,炙烤着青石板街面,蒸腾起扭曲的热浪。然而尚书台高檐深廊之下,却依旧沁着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冷。陈暮端坐于偏隅值房,面前堆积如山的简牍帛书,散发着陈旧墨香与岁月沉淀的威压。

他执笔的手稳定如常,批阅着来自各州郡的文书,目光沉静,仿佛只是寻常书吏。唯有偶尔掠过某些字句时,眼底深处才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光。那封弹劾他“勾连隐逸、居心叵测”的奏疏,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悄无声息,但这死寂本身,便是最大的凶险。

“陈侍郎,”一名面生的书佐躬身而入,放下几卷文书,声音平淡无波,“此乃南阳郡急递,关乎今岁漕粮转运,崔尚书令吩咐,请侍郎优先核议。”

陈暮抬眼,接过文书,指尖触及那微凉的简牍,心中却是一动。南阳郡?那是南下荆州的要冲,漕粮转运更是军国大事,如此紧要文书,为何不经几位资深郎官,反而直接送到他这个初来乍到的侍郎手中?

他不动声色,颔首道:“有劳。”

那书佐并未立刻退下,反而上前半步,假意整理旁边散乱的卷宗,声音压得极低,几不可闻:“昨日申时,光禄大夫郗虚府上夜宴,席间有人提及侍郎之名,言……‘北地之石,恐难承许都之风’。”

话音未落,人已退至门边,躬身施礼,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寻常的文书传递。

陈暮握着笔杆的手指微微收紧。郗虚?那是与宫中几位老太监往来甚密的人物。“北地之石”?是在影射他那方被视为“砥石”的黑石,还是直指他邺城出身的背景?这看似善意的提醒,背后是真是假?是有人示好,还是更精妙的试探?

他展开南阳漕粮文书,目光落在那些枯燥的数字与路线上,心思却已百转千回。这许都的水,果然深不见底,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休沐之日,陈暮再访荀府。府门前的石狮依旧威严,却掩不住那份门庭冷落的萧索。引路的苍头步履蹒跚,将他带至书房。

荀彧并未在榻,而是独自坐在窗边棋枰前,对着空空如也的棋盘出神。夏日炽烈的阳光透过窗棂,在他清癯的侧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那身素色葛袍宽大得有些空荡,更显其形销骨立。

“学生陈暮,拜见荀公。”陈暮趋前,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