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棋局暗手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518 字 11天前

---

陈暮的政令在荆北推行,如同犁铧翻动板结的土地,虽缓慢却坚定地改变着原有的格局。清查出的田亩与丁口陆续登记造册,虽未直接触及蔡、蒯等顶级豪族的根本,却也让他们感到了切肤之痛——那意味着他们长期以来隐匿人口、逃避赋税的特权正在被剥夺。江防的严密,更是掐断了许多暗地里的财路与勾连。

蔡瑁的“病”并未持续太久。在沉寂了十余日后,他重新出现在水军大营,仿佛无事发生,甚至对陈暮的各项命令表现得颇为配合,至少在明面上如此。然而,暗地里的较量却刚刚开始。

这日,王粲拿着几份公文,面色凝重地求见陈暮。

“使君,近日核查,遇到些棘手之事。”王粲将公文呈上,“这几处庄园,皆登记在蔡氏远支或门客名下,但实际掌控者仍是蔡氏核心。核查吏员前去,皆被以各种理由搪塞阻挠,甚至遭遇不明身份的乡勇驱赶,难以深入。更有甚者,南郡西部数县,近日出现流言,称使君清查户口,实为加征赋税之前兆,引得乡民恐慌,甚至有聚众抗查的苗头。”

陈暮翻阅着公文,眼神平静。这并不意外。蔡瑁的反击来了,用的是地方豪强最擅长的手段——阳奉阴违,煽动民意,利用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进行软抵抗。

“还有,”王粲压低声音,“下官听闻,蔡督护近日与江夏太守黄祖旧部,以及一些往来江面的商贾,接触频繁。黄祖虽亡,其残部多盘踞江夏水域,亦兵亦匪,与江东亦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陈暮指尖在公文上轻轻一点。蔡瑁这是试图搅浑水,将地方势力、甚至可能的外部势力引入棋局,给他制造更多的麻烦。

“知道了。”陈暮淡淡道,“核查之事,暂缓对这几处庄园的强行推进,避免激化矛盾。转而集中力量,厘清那些已登记田亩的赋税额度,务必做到公平征收,让顺从者得利,让观望者看到实惠。至于流言……”他眼中寒光一闪,“让督邮下去,抓几个散布流言、煽动闹事的首要分子,公开审理,明正典刑!告诉百姓,本官清查户口,是为均平赋役,充实仓廪以安民,而非加税!若有不信者,可看官仓放粮、修缮水利之举!”

他要用事实和铁腕,来回击流言与软抵抗。同时,他对王粲道:“蔡瑁与外人接触之事,我已知晓。你且留意,但不必插手。此事,我自有安排。”

送走王粲,陈暮沉思片刻,唤来亲卫队长,低声吩咐了几句。是时候动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应对这盘外的暗手了。

文聘近日颇受陈暮倚重,不仅江防事务尽委于他,连部分郡兵的整训也交由他负责。这种信任,让这位原本因降将身份而处境微妙的将军,心情复杂。

这日傍晚,文聘刚从江防巡视归来,一名身着普通士卒衣甲、却气度不凡的亲随悄然来到他的营房,递上了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

文聘屏退左右,拆信观看,脸色渐渐变得凝重。信中的字迹他认得,出自蔡瑁之手。信中并未明言,只是以叙旧的口吻,谈及昔日同在刘景升(刘表)麾下的情谊,感叹如今物是人非,又隐约提及“北客”(指曹操及陈暮)难以久据荆襄,暗示他当为自身及家族长远计,勿要过于“积极”,并约他三日后于城外岘山一处隐秘别业“小聚”。

这封信,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文聘的心湖。蔡瑁的拉拢之意再明显不过。他文聘是荆州本土将领,家族利益与荆襄士族休戚相关。若彻底倒向陈暮,势必得罪蔡、蒯等大族,将来若曹操势力退去,他及家族将何以自处?但若听从蔡瑁,则意味着对陈暮的背叛,更是对曹操的背叛。陈暮待他不薄,假以权柄,而曹操……那是能席卷天下的雄主。

更重要的是,文聘内心深处,自有其骄傲与原则。他投降曹操,是因刘琮无能,大势已去,并非朝秦暮楚之徒。如今既已归附,再行反复,非丈夫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