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砺剑铸犁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668 字 11天前

---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迟一些。北方的寒风依旧凛冽,卷过许都巍峨的宫墙,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

魏王宫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曹操眉宇间的深沉。他不再如之前那般因江东之败而暴怒,反而呈现出一种猛虎审视猎物般的冷静。

“陈暮、刘备……皆非池中之物。”曹操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从交趾划到汉中,又从汉中划回襄樊,“离间之计,收效甚微,反助其清理门户。看来,小打小闹,已难动其根本。”

司马懿立于下首,神情恭谨而敏锐:“丞相明鉴。陈暮据交州、荆南、江东,地广民丰,更有陆逊、庞统等为辅,其势已成。刘备虽困守巴蜀、荆西,然有关羽、张飞、张飞等万人敌,诸葛亮善于治国。此二者,已成犄角之势,若我再行挑拨,恐其反而警觉,暂弃前嫌。”

“故而,当用阳谋。”曹操眼中精光一闪,接过话头,“以堂堂正正之师,携煌煌雷霆之势,迫其应对,耗其国力,乱其方略!”他看向司马懿,“仲达,你总督荆、豫,驻节宛城,可知下一步,该当何为?”

司马懿心领神会,沉声道:“襄樊!此二城乃荆州北门锁钥,亦是我大军南下图谋江汉的必经之路!关羽虽勇,然其重心在于防范江东(交州)与我江夏之军,襄樊守将曹仁将军兵精粮足,可使其主动出击,不必求攻城略地,但需频频施压,做出大举南征之势态!关羽必全力应对,如此,其整军经武、恢复元气之策必受干扰,钱粮消耗剧增。此乃‘攻敌之必救’!”

“善!”曹操抚掌,“还有呢?”

贾诩阴柔的声音响起:“江东新定,陈暮重心在内。然其北境五岭,黄忠老儿驻守,江夏文聘水军威胁我侧翼。可令合肥张辽将军,广陵臧霸将军,不时操练兵马,做出欲渡江击其腹地之态。再令青徐之军,沿海岸巡弋,震慑其海疆。陈暮为保江东安稳,必不敢放松北线戒备,同样需陈重兵于边境,此消彼长,其用于内政开发、积蓄潜力之资源便大为减少。此乃‘虚张声势,疲敌耗敌’!”

曹操大笑:“文和、仲达,真吾之良平也!便依此计!传令曹仁,自宛城向襄樊增兵,大张旗鼓,做出欲与关羽决战之姿态!传令张辽、臧霸,沿江耀武,震慑江东!再令青徐水军,巡弋海疆,遇有交州商船,可‘酌情’处置!”他顿了顿,语气转冷,“另外,以朝廷名义,颁下诏书,斥责刘备僭越称王,不臣之心昭然;斥责陈暮割据南方,形同叛逆!将此诏书遍传天下!”

这是一套组合拳,既有军事上的实实在在的压力,也有政治上的舆论攻势。曹操不再寄希望于阴谋诡计一举功成,而是要用绝对的实力优势,从战略层面挤压南方两强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在持续的紧张和消耗中,延缓甚至停滞发展的步伐。此为阳谋,即便陈暮、刘备看穿,也难以轻松化解。

曹操的动向,很快便被蜀中细作探知,急报传至成都。

汉中王王府内,气氛骤然紧张。刘备看着舆图上标注的曹军动向,眉头紧锁:“曹贼此举,是要将我与明远(陈暮)生生拖垮啊!襄樊若是有失,荆州危矣!”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虽凝重,却并未慌乱:“主公勿忧。曹操此乃阳谋,意在疲我,而非即刻决战。曹仁增兵襄樊,然襄樊城坚池深,有关羽镇守,短期内无忧。然,云长处压力确会大增,钱粮消耗必剧。”

他走到地图前,指向汉中与荆州:“我方之策,亦需调整。原定全力内政,如今需分出一部分精力,应对北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