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蜀中风雨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863 字 10天前

“够了。”诸葛亮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秦公、李将军所言,皆有道理。然当务之急,非是与江东争执,而是自强。江东势大,因其内政修明,水军强盛。我益州若欲在此乱世立足,进而匡扶汉室,亦需效法其长,厚植根本。至于云长……”他顿了顿,看向刘备,“亮已多方设法,然陈明远非孙仲谋,其志不小,轻易不会放人。强逼之下,恐生变故,于云长反为不美。”

他将话题引向了内政与发展,暂时压下了激烈的争论,但也并未给出解决关羽问题的明确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散朝后,刘备独坐殿中,看着殿外灰蒙蒙的天空。廷争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孔明务实却略显冰冷的分析更让他心中发堵。他知道孔明是对的,大局为重。但“大局”二字,有时是如此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

与此同时,成都城外的军营中,关平正在全力整训着他麾下的部队。这支由部分原荆州老兵和益州新兵混编的军队,被他寄予厚望。

从江东带回的见闻,深深刺激了关平。他见识了江东水军的严整与悍勇,工坊的高效,乃至普通士卒身上那股因饱食和严格训练而带来的精气神。他决心要将这些优点,融入自己的练兵之中。

“动作快!阵型保持!弓手注意角度!”关平顶盔贯甲,在操练场上大声呼喝,亲自示范。他引入了江东式的更严格的队列操典和体能训练,要求士卒熟练掌握强弩的操作与维护,甚至尝试小规模地演练一些水陆配合的战术。

小主,

这些改变,起初引来了不少荆州老兵的抵触和益州新兵的不适应。

“少将军,咱们当年跟着君侯,靠的就是一股血气,一把大刀!整日里排队列、练跑步,有何用处?”一名满脸虬髯的军侯抱怨道。

“就是,那些江东娃子,不过是仗着船坚炮利罢了!”

关平没有动怒,他看着这些曾随父亲出生入死的旧部,沉声道:“诸位叔伯!昔日勇武,自是根本!然如今之世,非比往日!曹军铁骑犀利,江东水军纵横,我辈若只恃血气之勇,如何克敌制胜?父亲……父亲亦是因为……”他声音哽咽了一下,没有说下去,但众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关羽的处境,虽然有江东援救,但其军队战术、装备与曹陈的差距,亦是重要原因。

关平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我等效忠大王,志在兴复汉室!岂能固步自封?练好队列,方能如臂使指;强健体魄,方能持久作战;精通弩射,方能远距杀敌!此非怯懦,乃是智者之勇!望诸位叔伯助我!”

他言辞恳切,又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加之刘备的明确支持,改革的阻力渐渐减小。军营的风气开始悄然转变,一种更加注重纪律、协同与技术的氛围,正在这支军队中慢慢形成。关平,正试图将江东带来的冲击,转化为蜀军自身蜕变的动力。

数日后,刘备轻车简从,在诸葛亮与少数侍卫的陪同下,北上巡视至剑阁。这里山势险峻,关城雄壮,是抵御北方之敌的天然屏障。

站在剑阁关头,凭栏北望,但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一条蜿蜒的栈道如同细线,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那条路的尽头,是汉中,是五丈原,是正在与曹军对峙的漫长战线。

“孔明,你看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刘备慨叹,“然则,若困守于此,纵有山川之险,终非长久之计。汉室陵迟,天下倾覆,孤……心实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