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仁熙皇帝

朱祁钰多聪明,葬礼期间京师需要家家户户高挂孝布,还要吃素。

一下子就给朱祁钰省下不少,而且还能借此机会让京师、江南、甚至各地百姓同仇敌忾。

如此一来,削藩便也顺理成章。

早前,于谦认为地方诸侯或藩王的权力过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或者他们的行为不符合国家利益和稳定,那么他可能会支持削藩。

通过削藩,可以加强朝廷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另一方面,如果于谦认为地方诸侯或藩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和治理的作用。

或者削藩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或不必要的冲突,那么他可能会对削藩持谨慎或反对态度。

也就是说,于谦对削藩保持中立。

但现在不同,藩王们在京师犯下滔天大恶。

此时不削,更待何时~

于是,吏部在于谦的磋商下,一天之内向宣王朱祁钰递上五本削藩奏章请求。

不仅如此,各地卫所,州、府、县都有人上奏。

状告当地藩王,在蕃地内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小,祸害一方为大。

时机已然成熟,朱祁钰便将遗诏给抬出来,以太子和监国身份邀请各地藩王进京,给先帝吊唁。

锦衣卫和东厂连夜将邀请送到各藩王手中,让他们务必在冬月底前带上各蕃地世子赶往京师。

都这时候了,藩王们还以为进京只是挨一顿训。

因为大家都是朱家人,不可能会杀了咱。

因为,太祖高皇帝说过,只要朱家人没造反,就不能处死。

但是...

他们怕是不知道自己派去京师的人,都做了哪些事儿?

或许还以为朱祁钰是在夺位,宣王是造反者,只是成功了而已。

一个造反者,怎么可能会杀咱们这些‘勤王’的亲王呢?

咱们又没造反,造反的是他宣王朱祁钰。

十一月中旬...

朱祁钰站在太和殿外,连他也记不清这是多少次看见京师被大雪覆盖。

今年的雪,注定要变成血。

血流成河在所难免,希望过了今年后,大明能甩脱最大毒瘤。

......

月底,藩王们陆陆续续进入京师。

为了不让他们察觉出猫腻,朱祁钰让礼部前去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