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一位之前与“启明”有过合作、但关系并不密切的海外华裔神经科学家,突然通过中间人联系林晚晚,表示对她“近期在神经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思考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进行“非正式的学术交流”,并隐晦地提到,他的一些研究“可能与她关注的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有共鸣”。
(周薇警惕地分析:“晚晚姐,这位科学家的背景看似干净,但他近期的研究经费,有一部分来自一个与‘新生代’有过间接资金往来的基金会。”)
(林晚晚内心:来了…是‘牧羊人’的触角吗?)
林晚晚决定亲自会一会这位“学者”。会谈安排在“启明”总部一间普通的会客室。
对方是位风度翩翩、谈吐优雅的中年学者,名叫梁教授。他先是高度赞扬了林晚晚的商业成就,随后将话题引向了神经科学的前沿,并看似无意地提到了“意识编码的逆向工程”这一与“归途计划”设备图纸高度相关的概念。
(梁教授微笑着:“林总,我拜读过您…或者说,您感兴趣的那位早逝天才‘林晚’的一些早期构想,尤其是关于信号非线性处理的部 分,真是令人惊叹的天才火花。可惜啊…”)
林晚晚心中警铃大作,但面上不动声色,顺着他的话说道:“确实可惜。梁教授也对这些基础理论感兴趣?”
“当然,”梁教授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不瞒您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进行相关领域的探索。我们认为,‘林晚’当年的思路,可能指向了一个被主流科学界忽略的、却至关重要的方向。甚至…可能与某种更为宏大的‘应用前景’有关。”
小主,
他的话充满了暗示,却又不点明。
(林晚晚内心:他在试探我知不知道‘归途计划’!)
林晚晚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叶,语气平淡:“科学探索,价值在于其本身。至于应用前景,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梁教授的研究如果有需要‘启明’支持的地方,可以按正常流程提交项目建议书。”
她没有接招,反而将话题拉回了商业合作的框架内。
梁教授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很快恢复笑容:“那是自然。不过,有些研究,可能不太适合走常规渠道…如果林总哪天对更…‘非常规’的探索感兴趣,我们可以再深入聊聊。”他留下了一张只有加密通讯方式的名片,便告辞离开了。
(周薇在梁教授离开后立刻说:“晚晚姐,他在引诱您!”)
(林晚晚看着那张名片,眼神冰冷:“他知道的,远比表现出来的多。这是个信使,也是探路的卒子。‘牧羊人’很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