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主动出击

“清道夫”计划第二阶段在林晚晚一声令下全面启动。这不再是被动防御,而是主动刺向黑暗深处的利刃。所有资源向情报搜集与分析倾斜,“蛛网”小组的工作被提升至最高优先级。

根据苏晴提供的“Kaleido Scope”沙龙信息,以及从那个规律性IP云空间中提取的“狩猎名单”特征词,技术团队构建了一套复杂的关联算法,开始在海量的历史公开数据、商业记录、甚至部分被“启明”特殊权限调取的通讯元数据中,筛选可能与这个神秘沙龙产生过交集的人员。

(白瑾盯着不断滚动的数据流,内心:就像在沙漠里寻找特定的沙粒…希望苏晴的记忆足够准确。)

与此同时,雷烈调动了所有可靠的线下力量,开始对名单上部分位于本市、且身份相对容易确认的目标,进行隐蔽的接触和风险评估。目的是双重的:一是警告潜在受害者,二是尝试从他们口中获取关于被“狩猎”过程的任何蛛丝马迹,反向追踪“神经织网”的实施者。

沈怀安在“蛛网”小组中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任务——协助筛选算法初步标记出的可疑人员名单。这份名单冗长且充满干扰项,需要人工判断其与“Kaleido Scope”关键词的关联度是否足够强。

他坐在电脑前,神情专注。这项工作枯燥却至关重要。他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名字和背景:有知名的企业家,有低调的学者,也有看似普通的公司中层。他们唯一的共同点,似乎都是在某个领域表现出色,或者拥有某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资源。

(沈怀安内心:他们在找…“优质”的大脑?)

当他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时,手指猛地停顿了一下——赵明远,正是之前那位因“神经织网”而失忆的“创生科技”首席研究员。

(沈怀安内心:果然…名单是真的!)

这个发现让他后背发凉,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揪出幕后黑手的决心。他仔细地核对着每一条信息,不敢有丝毫懈怠。

雷烈那边的行动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接触名单上的人需要极高的技巧,既要引起对方的警惕,又不能打草惊蛇,更不能引发恐慌。

他亲自带队接触了一位名单上的目标——一位以直觉精准、投资眼光毒辣而闻名的年轻风投经理。对方起初对雷烈的警告嗤之以鼻,认为是什么商业竞争对手的恶作剧或是新型骗局。

直到雷烈隐晦地提及了“Kaleido Scope”和某些只有目标本人才知道的、近期细微的思维卡顿或记忆恍惚的瞬间(这些是白瑾团队根据“神经织网”可能造成的微效应推测出的),那位风投经理的脸色才瞬间变得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