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打狗、捕狐、慑狼!”我抚掌大笑,“具体的,你可有计划了?”
“计划,已经有了一个雏形。”贾诩从袖中,拿出一卷竹简,“请主公过目。”
我接过来,展开一看。
竹简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小字。
从使团入城的迎接仪式,到下榻驿站的安排,再到盛会期间的文会、武会、商会、工匠比试……
每一个环节,贾诩都设计了相应的“节目”。
每一个“节目”,都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针对不同对手的陷阱。
小主,
比如,在迎接仪式上,他建议,让戚继光,率领十万京畿大营,在城外列阵。不为别的,就为“欢迎”鸿煊使团。
让他们亲眼看一看,两年前,打败草原联军的,是一支何等雄壮的军队。
再比如,在文会上,对付昭明的太子。贾诩的建议是,不派朝中的大儒出场。而是让景昌大学的学生,去跟他辩论。
辩论的主题,不是诗词歌赋,而是,“论民生与国本”、“论新学与旧学之优劣”。
用全新的,降维打击的知识,去碾压他们那套陈腐的之乎者也。
还有武会,贾诩更是阴损。
他不建议让赵云、李存孝这样的顶级猛将出场。
他的原话是:“杀鸡,焉用牛刀?”
他建议,从军中,挑选一些作战经验丰富,但名声不显的校尉、都头出战。
而且,比试的项目,也不是传统的单打独斗。
而是,负重越野、团队协作、小规模的沙盘推演。
比的,是真正的,军人的实战能力!
我看得是连连点头,心中暗爽。
这贾诩,真是太坏了。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