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书生争购纸贵

“胡先生,”赵云斟酌着开口,“七十文的价格,我们可以考虑。不过,这合作方式,或许可以变一变。不如我们签订一个短期契约,比如首批三百刀,就按您说的七十文。但后续的价格,我们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再议。而且,我们保留自行零售的权利,您看如何?”

胡诌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他原本想一口吞下这独家代理权,没想到这少年看着年轻,却不好糊弄。他干笑两声:“呵呵,赵公子考虑得周全。也好,那就先按公子说的办!来,为我们合作愉快,再干一杯!”

这顿饭,就在这种表面和谐、暗藏机锋的氛围中结束了。胡诌抢着结了账(这让赵云又省了一笔,暗自高兴),约定好明日就去客栈取第一批一百刀纸,并签订契约。

第二天,赵云和胡诌顺利完成了交接,白纸黑字按了手印。看着到手的第一笔“巨款”——七贯沉甸甸的铜钱(一刀七十文,百刀就是七千文,合七贯),赵云心情大好,感觉去洛阳的路费宽裕了不少。

然而,他们都没料到,竹纸的名声,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速度,在真定县的文化人圈子里悄然传开。

事情的起因,正是那天第一个买纸的落魄书生。他叫李铭,是个屡试不第的童生,家境贫寒,平时买纸都是挑最便宜的。那日买了赵云的竹纸后,回去一试,惊为天人!这纸洁白平滑,吸墨适中,书写流畅无比,远胜他之前用的任何纸张!

李铭欣喜若狂,忍不住用这纸誊抄了自己最得意的一篇策论,带去与几位同窗交流。同窗们一看这字迹清晰、纸面洁净的文章,先是被纸吸引,然后才品读文章,纷纷赞叹不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远兄(李铭的字),你这字……似乎精进了不少啊!”

“非也非也,是这纸好!你们摸摸,这质感!”

“何处购得?价格几何?我等也要去买些!”

一传十,十传百。“西市有个少年,卖的竹纸乃文房瑰宝”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真定县的那些书院、学馆乃至一些清贫官吏和小富之家中间流传开来。

于是,接下来几天,赵云在西市的摊位,画风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