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的欠薪,一次性全部结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部补缴!剩下的钱,还能更新设备,植树造林,扩大再生产!”陈建军的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嘶哑,“江顾问,我们林场几代人的梦想,就这么实现了!这……这跟做梦一样!”
他看着江澈,眼神里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感激和崇拜。
他永远也忘不了,三个月前,当省里派来的林业专家,听完他们的方案后,连连摇头,说这个想法太超前,没有成熟的交易模型,风险太大。就在所有人都心灰意冷时,江顾问被周书记点名发言。
他只是懒洋洋地说了一句:“模型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卖的不是一棵棵树,我们卖的是一个承诺,一个欠发达地区保护绿水青山的政治承诺。这个承诺的价值,不是用计算器能算出来的,得用格局来算。”
就这么一句话,让省里带队的领导陷入了长久的沉默。第二天,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陈建军看来,江顾问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看穿事物本质的无上智慧。
江澈放下书,拿起那份报价单看了一眼,然后随手放在一边。“好事。让孙县长他们去谈吧,这种商业谈判,我不懂。”
他心里想的却是:一千二百万,够我喝多少年茶,看多少年报纸了?为了这点钱,搭进去我三个月的清闲时光,亏大了。
“是是是,孙县长已经带着人,今天一早就去省城签合同了。”陈建军搓着手,脸上带着一丝讨好的笑,“江顾问,今天中午,我让食堂给您单独炒了两个菜,有您爱吃的红烧肉。您看……”
“不去,没胃口。”江澈摆了摆手,“我回县委办还有事。”
他现在看到陈建军这张兴奋的脸就头疼。他只想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合同的签订仪式,在省城举行。
青阳县电视台派出了最强的报道团队,进行了全程直播。晚上七点的青阳新闻,头条就是这条历史性的消息。
画面里,孙志国县长和绿投集团的董事长,在闪光灯下,郑重地交换着合同文本。他们身后,是省里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和市里的主要领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赞许的笑容。
周国华没有去省城,他坐镇县里,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收看了整场新闻。当他看到孙志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一句话就是“这是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时,他满意地笑了。
晚饭后,周国华的手机响了,是孙志国打来的。
“书记,合同签了,一千二百万,一分没少!”孙志国在那头的声音,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兴奋。
“志国同志,辛苦了。你们为青阳县,立了大功。”周国华的语气很沉稳。
“这都是书记您领导有方!没有您提出的‘林业碳汇’这个天才构想,我们连门都摸不着。”孙志国由衷地说道。
两人在电话里,商业互吹了一番,气氛融洽得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