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汉皇刘禅阅信笑道:“魏欲献美,倒省了朕许多麻烦。”
此时大汉朝廷庆典已过,众将多外出统兵,长安城内仅留赵云、诸葛亮、姜维、马谡等人。
刘遂召此四人,共商应对桓范之计,并探讨如何避免后世之君治国无方、致使国家陷入内乱,从而跳出王朝一治一乱历史周期之困局!
大将军赵云直言:“可借此为由,发兵灭魏,永绝后患!”
丞相诸葛亮却摇头:“此仅治标之策。若后世君主失德、治政无方、任用奸佞,纵无魏国,天下仍将大乱。”
前将军姜维建言:“应加强皇子们教育,提升其德才素养……”
刘禅沉思良久,最终参照当世内阁制度、议会制度与君主立宪之构思,提出:
“皇权应逐步弱化,皇帝仅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日后更可走向象征化、名誉化,推行内阁制、议会制与法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竟有皇帝自愿让权!
众人纷纷劝道:“陛下圣明,然此举恐过于激进……”
刘禅决意:“就由丞相牵头,草拟国家大法,筹建内阁制度。”
诸葛亮领命:“诺。”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