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个时候,蜀汉在与东吴缔结盟好之事上,已然有了十足的底气,但仍需再次派人出使江东,去巩固这份盟约。
诸葛亮南征凯旋之时,有一位年轻人与他同乘一车,在众人之中格外醒目。这位青年,便是诸葛亮选定的,前往江东重申盟好的使者。
此人名叫费祎,字文伟,是江夏鄳县(今河南信阳罗山)人。在刘璋执掌益州之时,费祎跟随叔父来到蜀地游学。他才思敏捷,能言善辩,很快就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
建兴初年,费祎担任黄门侍郎,在刘禅身边担任侍从。诸葛亮选择费祎出使江东,不仅是看中他的能言善辩,更看重他德才兼备的品质。在费祎出使之前,蜀汉特意授予他一个极具意义的职衔——“昭信校尉”。
这个职衔在元、明、清时期较为常见,多作为武官职称。但“昭信校尉”之名,实则首创于蜀汉,且专门授予出使其他政权的使臣。“昭信”二字,寓意着将蜀吴双方同盟的信义昭告天下。
诸葛亮专门为费祎设置这个官衔,足见他对此次江东之行的重视程度。
费祎沿着三峡水路,进入吴境,最终抵达东吴的都城武昌,并受到了接见。然而,第一次面见孙权时,费祎就察觉到现场气氛颇为诡异。作陪的东吴大臣们,全都只顾着埋头吃喝,没有一个人正眼瞧他。
这显然是孙权的安排,生性爱开玩笑的孙权,总是能想出各种特别的方法来考察使臣。好在费祎双商极高,很快便明白其中缘由。他随即以开玩笑的方式,吟出一首诗:“凤凰来翔,麒麟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
费祎把自己比作凤凰,却将东吴群臣比作驴骡,这让在座的东吴大臣们顿时陷入尴尬境地。好在东吴也不乏人才,有一位青年立刻作诗反击:
“爱植梧桐,以待凤凰。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意思是说,东吴种植梧桐树,是为了等待真正的凤凰,不知从哪来的燕雀,竟敢自称凤凰飞来,不如用弹弓将其打回故乡。
这位反唇相讥的青年,不是别人,正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儿诸葛恪。
在东吴,诸葛恪向来以才思敏捷、聪明机智闻名。他年幼时,孙权当着满朝文武拿他父亲诸葛瑾开玩笑,他都能轻松化解,是江东公认的神童。
费祎见诸葛恪应战,便向孙权要了纸笔,当场以盘中面饼的原料为题,作了一篇《麦赋》;诸葛恪也毫不示弱,当即作了一篇《磨赋》予以回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