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汉后的黄初二年,曹真又率军平定河西诸胡叛乱,取得“斩首五万余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的辉煌战果,还为曹魏打通了西域通路。
总的来说,曹真军事经验丰富,可在政治上,却没什么主见。
尽管曹叡继位之初,次辅陈群就上奏,大谈君臣团结的重要性,但这个辅政班子,到底能不能拧成一股绳,大家都在观望。
曹魏,一时间陷入了“主少国疑”的艰难境地。
率先发难的,是东吴。
曹魏能否先发制人?
曹丕于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驾崩,八月,东吴便在荆襄战场发动大规模攻势——孙权亲自率军进攻江夏,又派左将军诸葛瑾攻打襄阳。
可正如曹魏方面判断的:“(孙)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冀掩不备也。今已与(文)聘相拒。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矣。”精准点出东吴急于偷袭、准备不足,一旦陷入相持,便后继乏力。
果不其然,孙权很快被曹魏江夏太守文聘击退,襄阳方向的诸葛瑾,也被司马懿和曹真击败。
虽说打退了东吴的荆襄攻势,曹魏仍能感受到深深的威胁。
而东吴的战略盟友、西南方向的蜀汉,也出现了战争的征兆——次年(227年,魏太和元年)三月,蜀汉丞相诸葛亮亲率大军进驻汉中,并在临行前给后主上表——即闻名遐迩,相传一千余年,老翁稚童都会吟唱的《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