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可以作为人质管控士卒,也有利于集中屯垦,这些家属被称为“士家”。若士卒战死,就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若叛降于敌,就会罪及家属,这便是所谓的“士亡士法”。后来张特守合肥新城时,也用此法作为缓兵之计。
靳详回去汇报后,诸葛亮仍不死心,再次派他去劝降,还以“人兵不敌,无为空自破灭”为由劝说郝昭。
这次,郝昭毫不客气地回应:“前面的话已经说清楚了,我认识你靳详,但箭可不认识你!”
小主,
劝降无果,蜀军无奈之下,只得发起强攻。
有了前次祁山之败的教训,蜀军此次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他们首先用云梯靠墙登城,用冲车撞击城门。
但郝昭早有准备,用火箭射燃云梯,用系着石磨盘的绳子飞砸,摧毁了冲车。蜀军又制作了百尺高的井阑,用弓弩从高处俯射城中,还以土丸填塞壕沟。
郝昭则在城内筑起第二重城墙,抵御蜀军。蜀军试图挖地道穿入城内,郝昭又在城内横向掘壕,截断了地道。
双方就这样展开了二十余日的攻守战,这场战役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要塞攻防战例之一。
得知诸葛亮再次出兵陈仓,魏帝曹叡大惊失色。他毕竟年轻,此前魏军西线的战报夸大其词,把蜀军说得不堪一击,让他误以为蜀军主力已被歼灭。
正因如此,他才轻率地调动雍凉野战军主力参与江汉方向的作战。事到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曹叡急忙采取补救措施,急招在方城的张合到洛阳。
由于东出的大部队一时半会调不回去,曹叡临时将曹魏中央军团的南北军队三万以及皇帝亲卫的武卫、虎贲军交给张合,让他统领驰援关中。
曹叡亲自送张合到河南城,焦急地问援军还能不能来得及救援陈仓。
张合回答说:“诸葛亮只有不足十日的粮草,等不到我赶到,他就该退兵了!”
这显然是安慰曹叡的话。诸葛亮最终粮尽退兵,靠的是郝昭那一千多人坚守陈仓。而在当时,谁也无法预料郝昭能否真的守住陈仓。
就在曹叡焦急地等待张合救援之时,曹真手里唯一的机动兵团——费曜率领的军队,正慢吞吞地奔赴陈仓。
费曜心里清楚,如果陈仓城守得住,根本不需要他这支援军,蜀军粮草耗尽自然会退兵;可要是陈仓城守不住,他这支孤军过早靠近战场,反而可能被诸葛亮“围点打援”,吃掉他的部队。
所以,从长安到陈仓不到四百里的路程,费曜竟然走了二十来天。所有人都在忐忑,要是郝昭真的被诸葛亮攻破城池,后果不堪设想。
三、陈仓之战的余波与郝昭的结局
蜀军围攻陈仓二十余日后,粮草终于耗尽。即便如此,蜀军此次展现出的后勤保障能力,也大大超出了张合此前的判断。
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被迫退军,蜀军又一次错失了夺取关中的大好机会。
眼见蜀军撤退,此前一直不肯靠拢救援的魏军,开始纷纷出动,想要趁势争功。魏将王双率领骑兵追击,却被阵型严整的蜀军反击,最终战败被杀。
王双原本是曹仁手下的着名悍将,作战时常常一马当先。蜀军能在阵前斩杀这样一员名将,也算是取得了一个辉煌的战果。
再次成功击退诸葛亮的进攻,让前几天还在为陈仓局势抓狂的曹叡欣喜若狂。
他对参战将领大行封赏,此战没有立下丝毫战功的张合,进位为征西车骑将军;曹真的食邑增加到二千九百户。
而此战真正的功臣郝昭,也没有被亏待,被赐爵列侯,还受到了曹叡的亲自召见。
曹叡接见郝昭时,感慨地说:“将领都能像你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那语气,仿佛是找到了一位能与张合比肩的新“救星”。
然而,或许是在陈仓围城战中耗费了太多心力,油尽灯枯,曹叡还没来得及对郝昭加以重用,郝昭就病逝了。临死前,他叮嘱儿子:“我作为将领,深知为将的难处,你要记住,为将不易啊!”
四、第三次北伐:夺取二郡的小胜
第二次北伐,蜀军虽然仍未能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但也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经过一番休整补充,到了次年(229 年,魏太和三年、蜀建兴七年)春天,蜀军再度出兵北伐。
此次蜀军的攻击目标,指向了曹魏雍州辖境西南角的武都(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北)和阴平(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二郡。
这两个郡位于汉中盆地西侧的山地,距离雍州的中心区域十分遥远,对曹魏来说,形同可有可无的“鸡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