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赵云的特殊地位(二)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为谋取益州,率庞统、黄忠、魏延等人入蜀,而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则奉命留守荆州。赵云因“为人严重,必能整齐”,被委以“留营司马”之职,专门掌管内事。

这份任命,是刘备对赵云极度信任的体现。后来,孙夫人欲带刘禅返回东吴,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成功救回幼主,成就了“截江夺阿斗”的千古佳话,也再次印证了他对刘备的忠诚与担当。

建安十七年(212),刘备与刘璋彻底决裂,围攻雒城陷入困境,遂向荆州求援。

诸葛亮亲率赵云、张飞溯江而上。兵至江州,诸葛亮兵分三路,赵云领南路军,攻打江阳、犍为。他作战勇猛,指挥若定,不仅击败敌军,还成功降服了正直刚烈的江阳太守程畿。

建安十九年(214),刘璋开城投降,赵云因功升任翊军将军。彼时,刘备本打算将成都的屋舍和田地分赐诸将,赵云却展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

他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的典故进言:“如今国贼并非只有匈奴,天下尚未平定,不可贪图安逸。待天下都安定了,众人各自返回故乡,回归田园,才是合适的时候。益州的百姓,刚刚遭受战乱之苦,应该把田宅都归还给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才能役使调度,赢得他们的真心拥护。”

这番话逻辑清晰,既着眼于当下的稳定,又考量到长远的发展,充分彰显了他的政治智慧。

从这些史实可以清晰地看出,赵云是一位军政能力俱佳的难得人才。赤壁之战前,他少有高光表现,也缺乏独立领兵的机会。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刘备实力薄弱,在一次次的挫折中,仅有的“幽州乌丸杂胡骑”损失惨重,而活动区域南移后,骑兵补充困难,身为骑兵指挥官的赵云自然难以施展。

可当刘备逐渐拥有基业后,赵云的才能便如明珠蒙尘后重放光彩,开始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进军汉中,与曹操展开激烈对决。黄忠奉命去劫粮,过了约定时间仍未归来。赵云便率领数十名骑兵轻装出营接应,途中遭遇曹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