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巧的是,刘备当时刚失去甘夫人,正处于“单身状态”,身边的人一看吴懿的妹妹寡居在家,又有颜值有身份,就撮合刘备娶了吴妹妹。
这下可了不得了——吴懿原本是刘备的“降将”,瞬间变成了刘备的“大舅哥”,从“敌对阵营高管”直接跃升为“蜀汉集团核心家属”。这身份转变之快,连吴懿自己可能都没反应过来。
不过吴懿没像有些“关系户”那样飘起来,他知道刘备虽然跟自己成了“亲戚”,但蜀汉集团是“靠实力说话”的地方,要是没点真本事,就算是“大舅哥”也站不住脚。所以他没想着靠妹妹“走后门”,而是主动请缨,跟着刘备南征北战,从“家属”往“武将”的方向转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跟曹操争夺汉中,这场仗是蜀汉集团“定鼎三分”的关键战役,刘备几乎派出了所有能打的武将,吴懿也随军出征。当时曹操派夏侯渊镇守定军山,刘备派黄忠去攻打,吴懿则负责领兵配合黄忠。
在战斗中,吴懿没有因为自己是“皇亲国戚”就躲在后面,反而冲锋在前,不仅帮黄忠牵制了曹军的侧翼,还在关键时刻挡住了曹军的反扑,为黄忠斩杀夏侯渊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刘备论功行赏,吴懿虽然没拿到像黄忠那样“后将军”的高位,但也被封为“讨逆将军”,正式从“关系户”变成了“有战功的武将”。
小主,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吴懿的妹妹被册封为皇后,吴懿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了“国舅爷”。
不过这时候的吴懿依然保持着低调,因为他知道蜀汉集团内部并不太平——关羽刚丢了荆州,张飞又被部下杀害,刘备一心想伐吴报仇,满朝文武要么支持要么反对,唯独吴懿既不盲目跟风,也不公开反对,只是默默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种“不站队、只干事”的态度,让他在后来刘备伐吴失败、蜀汉陷入危机时,没受到任何牵连。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诸葛亮受托辅政,蜀汉集团进入“诸葛亮时代”。诸葛亮掌权后,对官员的选拔标准只有一个——“能干事、不添乱”,不管你是不是“皇亲国戚”,没本事照样靠边站。
吴懿这时候终于迎来了“发光时刻”,因为他不仅有战功,还懂军事、会带兵,更重要的是,他从不搞“小圈子”,跟诸葛亮手下的马谡、杨仪等人也能和睦相处。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吴懿被任命为副将,跟着诸葛亮出祁山。当时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结果马谡不听指挥,丢了街亭,导致北伐失败。在撤退过程中,吴懿率军断后,挡住了魏军的追击,保护了主力部队的安全。
诸葛亮回到汉中后,杀了马谡,处分了一批失职的将领,唯独对吴懿大加赞赏,还提拔他为“左将军”,封“高阳乡侯”。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这一次吴懿的表现更亮眼。当时诸葛亮率军攻打司马懿,司马懿采取“龟缩战术”,躲在营寨里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