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王府的灯火彻夜不熄,李密与心腹谋士的密议声隐约可闻。而一墙之隔的兵部值房,却只亮着一盏孤灯。秦琼独坐案前,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军械粮秣簿册,朱笔悬在半空,久久未能落下。
窗外秋风萧瑟,吹得窗棂呜呜作响,更添几分凄凉。值房内,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细长,投在冰冷的墙壁上,微微晃动,一如他此刻纷乱的心绪。
白日里,他又一次目睹了单雄信与罗成在议事时的针锋相对,李密看似调和,实则纵容甚至利用的姿态,让他胸中憋闷。方才,更有原属他麾下的偏将偷偷来报,诉说被调往他处、遭李密嫡系排挤的委屈。他这“兵部尚书”,空有头衔,实则连昔日旧部都难以庇护。
秦琼放下笔,揉了揉紧锁的眉心,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疲惫与苦闷,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几乎要将他淹没。这苦闷,并非来自身体的劳累,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失落。
他起身,踱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瓦岗山的轮廓在黑暗中若隐若现,曾经,这里是何等快意恩仇、热血沸腾的地方?贾家楼结义,四十六友肝胆相照,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虽前途未卜,却心无芥蒂,情义为先。那时,他秦琼为兄弟两肋插刀,冲锋陷阵,虽刀头舔血,却心安理得,豪情万丈。
可如今呢?瓦岗寨变成了“西魏”王府,混世魔王变成了魏公。地方大了,兵马多了,规矩也多了。然而,那曾经最珍贵的兄弟情义,却似乎在权力的侵蚀下,渐渐变了味道。李密的猜忌算计,单雄信的怨望膨胀,罗成的冷傲疏离,程咬金的无奈放权……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如今却各怀心思,渐行渐远。
他秦琼,一生重义,视兄弟情谊重于性命。可如今,他该忠于谁?是那位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专断的“魏公”李密?还是那些日渐离心、甚至彼此敌视的结义兄弟?他身处其间,左右为难,仿佛被无形的绳索捆绑,动弹不得。
“唉……”一声沉重的叹息,在寂静的值房中格外清晰。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无力。空有一身武艺,满腹韬略,却在这日益复杂的权力漩涡中,无所适从,有力难施。
夜深人静,秦琼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府邸。妻子张氏(注:演义中秦琼妻子姓氏)还未睡,正灯下缝补衣物,见他面色不佳,忧心问道:“夫君,今日为何这般晚?可是公务繁重?”
秦琼摇摇头,在妻子身旁坐下,沉默良久。烛光映照着他略显憔悴的脸庞,那双惯常沉稳锐利的虎目,此刻却盛满了难以消解的郁结。
“夫人,”他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罕见的迷茫,“我……我心里堵得慌。”
张氏放下针线,温柔地看着他:“夫君有何烦忧,不妨对妾身说说。”
秦琼望着跳跃的烛火,仿佛在透过它看向遥远的过去,缓缓道:“我时常想起,咱们刚上瓦岗时的光景。那时,虽日子清苦,强敌环伺,但众兄弟一条心,一股劲,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程四弟虽浑,却待人至诚;单二哥虽莽,却义薄云天;军师运筹帷幄,魏先生秉公执法……大家虽偶有争执,却从无隔夜之仇。那才是……才是咱们的瓦岗啊。”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与失落:“可如今……寨子大了,名号响了,地盘阔了……可我总觉得,有些东西……丢了。”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兄弟们……不再是以前的兄弟了。猜忌、算计、争权、夺利……这‘西魏’……还是咱们当初歃血为盟、要替天行道的那个瓦岗吗?”
最后一句,他几乎是喃喃自语,却字字千钧,充满了幻灭般的悲凉。
张氏闻言,眼中亦泛起泪光。她握住丈夫冰凉的手,轻声道:“夫君,世事变迁,人心难测。您重情重义,但也要……看开些。只要您问心无愧,便好。”
“问心无愧……”秦琼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身处这漩涡之中,想要完全问心无愧,谈何容易?
这一夜,秦琼辗转难眠。窗外秋风呜咽,仿佛在为他,也为这艘在权力与欲望的暗礁中艰难前行的瓦岗大船,奏响一曲悲怆的挽歌。
他知道,自己心中的苦闷与动摇,绝非一人之感。徐茂功的归隐,魏征的沉默,罗成的冷拒,乃至程咬金的逍遥……无不是对这种“变质”的无声抗议。这座看似坚固的堡垒,内部早已人心离散,裂痕丛生。
秦琼的苦闷,是瓦岗山最后良知的挣扎,也预示着,这座英雄聚义的丰碑,即将迎来它无法避免的……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