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越来越像一场极致精密的数学游戏。超视距打击、无人蜂群、信息迷雾、AI决策……一切都依赖于数据、算法和体系。个体的勇气、指挥官的临机决断,似乎正在被冰冷的计算所替代。他有时会想起自己偷偷阅读的那些战史,想起那些依靠地图、望远镜和过人胆识,在尸山血海中杀出血路的将帅。那种在极端不确定性下,凭借智慧、意志甚至是一丝运气去创造奇迹的指挥艺术,是否正在消亡?
“也许,我生错了时代?”这个荒谬的念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冒了出来。他自嘲地摇摇头,将这归咎于过度疲劳产生的胡思乱想。
他关掉主屏幕,收拾好个人物品。一个古朴的本子从文件袋里滑落——那是他的私人笔记,里面不仅有对各种现代战例的剖析,还有他基于历史知识,对许多经典战役(包括他极度感兴趣的土地革命战争早期战役)进行的“假如我在场”的推演复盘。这是他在高度数字化的军事研究之外,保留的一点“旧时代”的浪漫与趣味。
窗外雨声渐密。刘肖最后看了一眼陷入黑暗的模拟中心,那巨大的环形结构在阴影中,仿佛一个等待启动的时空隧道。
他撑起伞,走入雨幕。冰凉的雨丝让他精神一振,但脑海中那个关于“AI指挥盲区”的念头,以及因过度使用“直觉”而带来的隐隐刺痛感,依然盘旋不去。
回到公寓,已是深夜。他泡了杯浓茶,习惯性地打开电脑,调出推演的最终数据包,准备进行最后一次私人复盘。屏幕上,数据再次流动,那个被他标记出的“盲区”在逻辑链路上显得如此突兀而不自然,就像……就像一段被精心编织却又故意留下破绽的程序。
“不对劲……”他眉头紧锁,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试图追溯这个“盲区”的底层代码和生成逻辑。这似乎并非系统漏洞,更像是一个……“诱饵”?或者说,一个坐标?
就在他全神贯注试图解析其中奥秘时,电脑屏幕毫无征兆地闪烁起来,所有数据瞬间变成一片乱码,随即被纯粹的黑暗吞噬。与此同时,他脑海中的“直觉”以前所未有的强度疯狂示警,剧痛如同电流般窜过他的每一根神经!
“呃啊——!”
他捂住头部,眼前的景象开始扭曲、旋转。公寓的灯光变得光怪陆离,窗外的雨声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在彻底失去意识的前一刻,他仿佛看到那黑暗的电脑屏幕上,闪过一行若隐若现、如同烙印般的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