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内一时静默,只有风声掠过遮雨布的簌簌声。就在这时,营地外传来短促的汽笛声——补给舰靠岸了。
随着一阵有节奏的吆喝,几名搬运兵将木箱和金属集装模块依次抬进营地。封条被割开,箱盖翻起,一股久违的清新气息随之涌出。里面整齐码放着来自近海的渔获与经过低温封存的蔬果——闪着冰霜的鱼肉,带着水汽的绿叶。
饱经干粮与合成蛋白的科考队员们在看到那抹翠绿与银白时,忍不住低声欢呼。有人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摸,仿佛要确认这些久违的食物是否真实存在。
很快,炊事组便在营地中央点燃便携炉灶,锅中热气缭绕。
鱼肉与香草的香味随夜风弥散,驱散了积压已久的沉闷与疲惫。
连随队的杜兰副教授也卷起袖子上手,他来路上的吹嘘此刻终于得到印证——在烹饪这一块,他确实有真本事。
一碗热汤下肚,紧绷的神经终于缓解了些许。士兵们在火堆旁交头接耳,科研人员们也喜笑颜开。
与此同时,第二批送抵的货物则更为关键。随着金属箱被小心抬入营地,技术组立即开始拆封。
在厚重的泡沫保护层下,静静躺着数台“掘地蛛”无人机。
它们只有拳头大小,通体黝黑,八足由柔性合金构成,末端装配了微型震动探针与光学摄像头。
折叠状态下不过是一块沉默的机械块,一旦通电,关节便会“咔嗒”一声张开,宛如一只准备潜入地底的猎蛛。
另一侧的箱子内,则整齐摆放着微型中继通讯站。
每一台不过半人高,外壳覆以抗震合金涂层,配备自主行走与掘进装置,能钻入地下并隐蔽埋设,同时够利用超低频波段进行无线通讯,信号足以穿透岩层数百米,在复杂地质环境中依然保持稳定通信。
指挥舰传来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些设备将用于地下科考,目标是探查可能存在的矮人敌对势力。请保持高度谨慎。”
火光与热汤带来的短暂安宁尚未完全散去,营地里的人们再次被即将到来的任务压回现实。
蜘蛛型无人机一只接一只启动,红色指示灯在夜色里亮起,宛如无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