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电磁线圈逐级通电,强磁场把初级等离子体束束缚在预定轨道上,避免在出口处发生散逸。
导轨系统的电压迅速上升,磁偏转单元同步校正,确保等离子束沿轴向稳定推进。冷却回路通过高流量循环将管壁温度维持在允许范围,热交换器发出连续的气流声。
当重力调制与磁约束达到设定参数时,炮口前端的空间出现明显变形。
“……三、二、一,发射!”
随后,等离子射流从炮口喷出,带着高温和高密度电荷沿着通道狂奔。
射流外表的电磁涟漪与周围空气发生强烈相互作用,产生可见的光轨与膨胀冲击波。
光束命中的瞬间,掩体上端首先被撕裂出一个圆形缺口,钢筋像被刀切断般断裂,混凝土在高温下一瞬熔化并汽化,火焰和白色蒸气一齐喷出。
紧接着,等离子流继续侵入,冲击波以炮口为中心向外扩散,地面隆起,周围的沙石和碎片被卷成旋涡般向外抛射。
掩体内部的支撑结构在几毫秒内瓦解,已经被灼烧的混凝土块在冲击下翻滚着飞出掩体,撞击周围的钢板和土堆,产生连锁位移。
邻近的掩体和掩蔽物承受不了侧向冲击,整体被掀翻、掀起或断裂成几大块,整个靶区像被一只巨手抄起又摔下,表面形态瞬间改变。
随之而来的是次级效应:被击碎的金属构件在空中带电,短时间内在空域形成明显的电磁干扰区,靶区内的电子设备全部失灵,影像与数据链断裂。
易燃物被高温点燃,接连出现小范围爆燃,火球翻滚,把周边的残骸烧得发红,热浪推动着灰尘和黑烟向远处扩散。
监测设备记录到的压力曲线显示,冲击波在几十米范围内造成了地表结构位移,地下浅层土壤被震松,地表裂开数道痕迹。
几辆停放的轻型装甲车被冲击波掀翻或横移数米,轮轴断裂,车体侧翻。临时指示牌和通信天线被连根拔起,像树桩般抛向空中后重重坠落。
无人机回传的画面从稳定的侦察角度瞬间变得摇晃不定,摄像头镜头被烧蚀、信号被屏蔽,画面只剩下橙红色的火光与飘扬的黑灰。
远处的监测员记录着被摧毁目标的坐标与损毁等级,数据表明:主要防护圈被完全破坏,次级掩体丧失战斗力,整个靶区的防御体系已失效。
等离子流消散后,只剩下翻起的土壤、断裂的钢筋和散落的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