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盐香漫野(上)·鱼酱初成,腌肉藏鲜

张轩则在一旁指导大家分类处理:“体型大的草鱼、鲶鱼,肉质厚实,适合做鱼酱;体型小的鲫鱼、细鳞鱼,适合腌成咸鱼;还有这些鱼的内脏,不要扔掉,清洗干净后可以煮成鱼汤,给老人和孩子补身体。”

处理完鱼,张轩带领众人回到部落,在石楼旁的空地上架起几块平整的石板,开始准备做鱼酱。“做鱼酱,要用新鲜的鱼肉,不能有一点鱼皮和鱼刺,不然做出来的酱会有腥味,还容易卡喉咙。”他拿起一条处理干净的草鱼,用石刀小心翼翼地将两侧的鱼肉片下来,去掉中间的大刺,然后将鱼肉放在陶盆里,“大家都像我这样,把鱼肉片下来,集中放在大陶盆里。”

青壮们和妇女们纷纷效仿,虽然刚开始动作有些笨拙,鱼片得厚薄不一,甚至偶尔会留下小刺,但在张轩的耐心指导下,渐渐熟练起来。不一会儿,几个大陶盆就装满了洁白的鱼肉,散发着淡淡的鱼鲜味。

“接下来,要把鱼肉捣成泥。”张轩指着旁边的几个石臼,“大家把鱼肉放进石臼里,用石杵捣,一定要捣得细腻,不能有颗粒,这样鱼酱才好吃。”

岩和石率先拿起石杵,用力捣着石臼里的鱼肉。鱼肉刚开始还带着韧性,捣起来很费力,捣了半个时辰,才渐渐变成细腻的鱼泥。其他青壮也轮流上阵,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在石臼里,却没人喊累——大家都知道,这鱼酱做好了,能保存很久,冬天就不用愁没鱼吃了。

妇女们则负责准备陶罐和盐。她们将之前烧制的带盖陶罐一个个清洗干净,倒扣在石板上沥干水分;又从储存盐的陶罐里,舀出足够的精盐,放在干净的兽皮上备用。“轩神,盐要放多少?”一个负责分发盐的妇女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轩走到装满鱼泥的陶盆旁,抓了一把盐,撒进鱼泥里,用手搅拌均匀:“每十斤鱼泥,放一斤盐,一定要搅拌均匀,让每一寸鱼泥都沾上盐。盐放少了,鱼酱容易坏;放多了,又会太咸,不好吃。”他一边说,一边示范着搅拌的动作,确保盐能完全融入鱼泥中。

众人按照张轩的要求,一边往鱼泥里撒盐,一边用力搅拌。陶盆里的鱼泥渐渐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盐色,原本的鱼腥味被咸香取代,闻着就让人忍不住咽口水。小羽好奇地凑到陶盆边,想要尝一口,却被张轩拦住了:“现在还不能吃,鱼泥要发酵一段时间才能变成鱼酱。”

“发酵?”小羽疑惑地问道,“轩神,什么是发酵?”

“发酵就是让鱼泥在密封的陶罐里,慢慢变得更香、更入味。”张轩解释道,“我们把拌好盐的鱼泥装进陶罐里,密封好,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过一个月,鱼泥就会变成美味的鱼酱了。到时候,不管是拌野菜吃,还是抹在烤肉上,都非常香。”

小羽听得眼睛发亮,连忙帮忙将拌好盐的鱼泥装进陶罐里。众人分工合作,有的装罐,有的用湿泥将陶罐盖沿封严(防止漏气),很快,十几个陶罐就装满了鱼泥,整齐地摆放在石楼旁的储物间里——那里阴凉干燥,正好适合鱼酱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