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山东军区迎来了一段不同于以往的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后方相对安全的区域,新一期的“淬火班”开学了。来自各旅、团的营级以上干部,暂时放下了枪杆子,课堂上,教官们结合之前几次大的战役实例,详细讲解着步炮协同的战术要领,团、旅级单位在进攻和防御中的配合,后勤保障的组织等等。
“都认真听,别以为当了营长、团长就了不起了,打游击你们是行家,可指挥几千人、上万人摆开阵势跟鬼子硬碰硬,咱们还都是学生,”主持培训的钟伟在课堂上大声说道。台下,那些平日里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指挥员们,此刻都认真听讲,仔细记录。
广阔的根据地乡村,大生产运动蓬勃开展。八路军官兵和当地百姓一起,挥锄垦荒,挑土修渠。田野里,嘹亮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
“同志们,加把劲啊,多开一亩荒,多打百斤粮,支援咱们部队打鬼子啊,”地方政府的干部在田头鼓动着。
医疗卫生队也深入到各个村庄,为缺医少药的老乡们看病送药。宣传队的队员们则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打谷场上表演活报剧,演唱抗日歌曲,讲述八路军英勇杀敌的故事,引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瞧瞧,这才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啊,”许多老乡感慨道。参军的青年更多了,运送公粮、照顾伤员也更加积极。八路军在山东群众中的根基,越来越深厚。
就在山东军区内部厉兵秣马、深耕根据地之时,那支过境的关东军师团沿着津浦线悄然南下。
沿途监视的八路军侦察兵,将一份份详细的情报传回军区。
“报告,鬼子关东军装备大量重炮和卡车。”
“报告,敌军行军纪律严明,警戒严密,未发现明显破绽。”
“报告,敌军先头部队已通过泰安,继续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