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瑶嚼着鸡蛋,含糊地“嗯”了一声:“比天天想着怎么害对方强。”
可平静没维持多久。村长突然来宋家,跟赵金凤坐在堂屋里说话,声音不大,却句句都飘进了林薇和楚瑶耳朵里:“扫盲班办得好,镇上要表彰优秀教师,可能还会给个去县里培训的机会——培训完了要是表现好,说不定能留在县里的小学当老师,那可是吃商品粮的铁饭碗!”
“铁饭碗”三个字,比“回城名额”更让人心动——留在县里当老师,不仅能回城,还能有正经工作,不用再靠赵金凤的脸色过日子。
两人的竞争又燃了起来。林薇把自己藏的零花钱拿出来,买了正经的粉笔和练习本,分给上课的村民;楚瑶则熬夜用硬纸板做拼音卡片,每张卡片上都画着小图案——“b”旁边画个拨浪鼓,“p”旁边画个吹泡泡的小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薇还想起之前在书上看到的土法孵小鸡,偷偷收集了十几个鸡蛋,用稻草编了个小筐,裹上棉被,藏在炕角——要是能孵出小鸡,既能给家里添点收入,又能在赵金凤面前邀功。楚瑶发现后,心里不服气,就盯着后院的老枣树,想着等枣子熟了,做成蜜枣去镇上卖,也能赚点钱讨赵金凤欢心。
可意外先来了。那天夜里,林薇的孵化筐突然着了火——楚瑶趁她睡着,想把筐挪到炕边,让鸡蛋孵不出来,结果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煤油灯,灯油洒在稻草上,瞬间就烧了起来。
“救火!救火!”宋老实的喊声把全家都惊醒了,林薇冲过去把火扑灭时,孵化筐已经烧黑了,鸡蛋也碎了好几个。赵金凤看着烧焦的稻草,气得拐杖往地上敲得砰砰响:“你们俩到底要作什么妖?!是不是不把这个家拆了不甘心?”
林薇和楚瑶互相指着对方,声音都发颤:“是她先搞鬼的!”
赵金凤冷笑一声,盯着两人:“既然你们这么闲,从明天起,家里的活儿全归你们!老大媳妇还在坐月子,老四要下地,养猪、喂鸡、做饭、洗衣,你们俩轮着来,少干一点都别想吃饭!”
接下来的日子,成了林薇和楚瑶的“炼狱”。楚瑶早上喂猪,猪拱门时差点把她顶进泥里;林薇中午做饭,柴火没烧透,粥煮得又黑又糊。赵金凤每天都站在院子里骂,两人累得晚上倒头就睡,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样下去不行,”一天夜里,林薇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声音有气无力,“咱们得合作——你擅长细活,洗衣、缝补、准备教具你干;我力气大,喂猪、做饭、打扫我来。每天轮换,不然咱俩都得累死。”
楚瑶沉默了半天,才小声说:“合作可以,但你别再跟我耍花样。”
两人的合作,竟意外地顺畅。林薇做饭时,楚瑶会提前把菜洗好切好;楚瑶缝衣服时,林薇会把针线、布料都摆好。院子里的猪食桶再也没打翻过,饭也很少煮糊,赵金凤看在眼里,骂声也少了。
就在两人渐渐适应这种日子时,村长又带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高考恢复了!
“只要考上大学,不管是城里还是县里的学校,都能迁户口,毕业后还能分配工作!”村长的声音在堂屋里回荡,“这可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啊!”
林薇和楚瑶都愣在原地,手里的活都停了——高考!这比回城名额、比县里的工作,更能让她们彻底摆脱这片黄土地!林薇摸了摸枕头下藏的旧课本——那是她之前从宋卫民那里借的,书页都卷了边,此刻却像块宝。楚瑶也攥紧了手里的针线,心里盘算着去哪里找复习资料。
夜里,煤油灯又亮到了半夜。林薇趴在炕沿上,借着微弱的灯光看课本,手指在“三角函数”的公式上反复摩挲;楚瑶则在心里列了个清单,想着明天去镇上的废品站找找,说不定能淘到旧的复习题。
她们还是想回城,还是想赢,但这一次,她们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踏实——不再是靠讨好、靠耍手段,而是靠自己的笔,靠自己的脑子。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摊开的课本上,也落在两个年轻人重新燃起希望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