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宋氏集团办公楼,只有仓储部的灯还亮着。
宋卫国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一份份报表。三个月来的数据变化像一记记重锤,敲打着他固守多年的信念。
“库存周转率2.1提升到2.8...”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同样规模的库存,现在能创造更多的效益。
窗外,一辆货车正在装货,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扫描、装车,整个过程不到二十分钟。若在以前,光是找货、对单就要半个多小时。
他想起白天会议上杨帆的汇报:通过精准的库存管理和需求预测,仓储成本下降了百分之十五,相当于每月节省近二十万元。
二十万。这个数字让他坐立不安。
第二天一早,宋卫国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
他来到杨帆办公室门口,犹豫片刻,还是敲响了门。
“杨总监,有空吗?”他的声音有些不自然。
杨帆显然也很意外:“宋总?请进。”
宋卫国在杨帆对面坐下,双手不自觉地搓着膝盖:“我想...请教一下那个库存管理系统。有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到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杨帆推了推眼镜:“宋总想了解哪方面?”
“那个...安全库存的计算公式。”宋卫国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我按你上次说的方法算了几次,结果总是不对。”
这可能是宋卫国职业生涯中最难开口的一次请教。作为一个在仓储管理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将,向一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书生”请教,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但杨帆的表现让他松了口气。年轻的运营总监没有表现出任何得意或轻视,而是立即拿出纸笔,耐心讲解起来。
“安全库存的计算要考虑几个变量:平均日销量、补货周期、需求波动系数...”杨帆在纸上写下公式,“宋总你看,这里的关键是要准确估算需求的不确定性。”
宋卫国认真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红着脸打断:“这个系数是怎么确定的?”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销售数据来计算。”杨帆打开电脑,调出数据,“比如这款产品,过去三个月的销量波动情况...”
两个小时的交流,让宋卫国受益匪浅。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凭经验估算的库存量,确实存在很大的浪费空间。
“怪不得以前总是要么断货,要么积压。”他感慨道。
杨帆微笑:“经验很重要,但数据能让经验更精准。”
从那天起,宋卫国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每天下班后,他都会找杨帆学习一两个小时。从基本的Excel操作,到复杂的数据分析,他像个小学生一样从头学起。
李大明最先发现了宋卫国的变化。
“老宋,你最近下班老往杨总监办公室跑,怎么回事?”一天下班时,李大明在电梯里问道。
宋卫国有些不好意思:“学点新东西。那个库存管理系统,确实有点门道。”
“你也跟着瞎折腾?”李大明不以为然,“咱们这行,经验才是王道。”
宋卫国摇摇头:“老李,时代不同了。我算过一笔账,光是优化库存这一项,每个月就能省下十几万。这可不是小数目。”
李大明显然不太相信。
转变的契机出现在一周后。
宋卫国运用新学的知识,对仓储布局进行了优化。他根据商品周转率和取货频率,重新规划了货架位置,将高频取用的商品放在离发货区最近的地方。
效果立竿见影。拣货员的日均行走距离减少了三分之一,发货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
“老宋,你这招可以啊!”李大明在仓库转了一圈,不得不承认,“怎么想到的?”
宋卫国指着电脑上的热力图:“杨总监教我用数据来分析取货路径。你看这些红色区域,就是员工走得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