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天,苏晚感觉自己像个忙碌的陀螺,在学业、采购和谢辞的“创业大计”之间旋转。谢辞列出的清单上的物品,大部分通过线上渠道顺利下单,而少数几种规格特殊的材料,苏晚跑遍了本市的电子市场和几个工业品供应商,也勉强凑齐了七八成。
剩下的,正如谢辞所说,由他直接用那种苏晚无法理解的方式“构建”了出来——过程无声无息,只是他指尖萦绕的暗红微光闪烁几下,桌面上便多出了几个造型精密、质感奇特的微小部件。
谢辞的工作效率高得惊人。技术白皮书已经完成,逻辑严谨,数据详实,用词专业却不晦涩,即使苏晚这个外行看了,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技术潜力。演示原型的内部设计和核心算法也基本搞定,只剩下物理组装和最后的调试。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在铺满元器件和设计图纸的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谢辞正在进行原型手环的最后模拟测试,苏晚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按照他的指示,将几个非核心的、采购来的标准件进行初步分类和整理。
“第一批接触的邮件,可以发出了。”谢辞忽然开口,目光没有离开屏幕上流动的数据。
苏晚动作一顿,心跳莫名加快:“现在?都准备好了吗?”
“基础展示足够。”谢辞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价值本身,会吸引注意力。”
他操作电脑,调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三封邮件。收件方分别是:一家以眼光毒辣、敢于投资前沿科技着称的风投基金“前瞻资本”;一家在医疗健康监测设备领域占据龙头地位的老牌企业“康健科技”;以及一家近几年凭借颠覆性创新迅速崛起的科技新锐“创界科技”。
邮件的标题简洁有力:“关于下一代生物传感与边缘计算融合技术的非正式沟通”。内容更是直击核心,没有冗长的寒暄,只有对技术优势的精准描述和几项关键性能指标的对比数据,每一项都足以在行业内引起震动。附件里是精简版的技术白皮书摘要。
“就这样……发出去?”苏晚看着那措辞冷静到近乎傲慢的邮件内容,手心有点冒汗。这和她想象中的商业合作沟通完全不同,没有任何客套,没有任何背景介绍,只有硬核的技术碾压。
“嗯。”谢辞应了一声,指尖在触摸板上轻轻一点。
“邮件已发送。”
简短的提示音响起,三封承载着可能改变未来格局的邮件,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互联网的数据洪流之中。
房间里一时间安静下来。苏晚看着发送成功的提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就……开始了?她忍不住开始想象对方收到邮件后的反应——震惊?怀疑?还是直接当成恶作剧?
“他们……会回复吗?”她忍不住问,带着一丝忐忑。
“概率很高。”谢辞关闭了邮件界面,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原型测试,“关键在于回复的速度和态度,可以筛选出合适的合作对象。”
他的冷静感染了苏晚。是啊,手握这样的技术,该忐忑的是对方才对。她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重新放回手中的零件上。
时间在等待和忙碌中悄然流逝。傍晚时分,苏晚的父母准时下班回家。和前几天一样,母亲手里拎着好几个外卖袋子,浓郁的饭菜香气瞬间充满了客厅。
“晚晚,快来看看,妈今天买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还有那家很有名的烧鹅!”母亲的声音带着下班后的轻松和见到女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