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光阴,如指间沙,悄然流过。
姜岩与小乙身上的伤口,结了痂,又脱了落,只余下淡淡的疤痕,仿佛是那场惨败留下的一个不痛不痒的注脚。
军营里的死寂,却比这秋风还要萧瑟几分。
直到那一日,久违的粮草车队,终于碾着尘土,浩浩荡荡地驶入了营中。
那新米独有的香气,仿佛一只无形的手,将笼罩在神武营上空的阴霾,轻轻拨开了一道缝隙。
人人皆道,是远在临安的二皇子赵钰,亲坐兵部,雷霆手腕,才解了这燃眉之急。
只是这庙堂之上的风云变幻,与这些沙场丘八而言,太过遥远,暂且不提。
有了粮,军心便有了根。
这一日,大将军徐德昌的将令,如鹰隼破空,传遍各营。
姜岩在内的五位参将,再次齐聚中军帅帐。
帐内气氛肃杀,每个人的脸上,都像是覆了一层千年不化的寒霜。
徐德昌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那沉闷的声响,像是在敲打着每个人的心脏。
“大军休养够了,也该让西越人,听听我神武营的刀声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铁血之气。
“明日午时,战法如旧。”
此言一出,帐内几名参将的眼神,皆是微微一动。
“我亲率主力,自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
“姜岩。”徐德昌的目光,落在了姜岩身上。
“你,依旧率领本部兵马,从小道包抄,直取敌军侧翼。”
一模一样的计策,一字不差的部署。
仿佛要将那场惨败,原封不动地,再演练一遍。
姜岩垂首领命,心湖之上,古井不波,心湖之下,却是早已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扫过其余四位参将。
有人面露不解,有人眉头紧锁,有人……眼中似乎闪过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
“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务必,将那座山,给本将军拿回来!”
徐德昌一掌拍在案上,声如洪钟。
“末将领命!”
众将齐声应诺,各自散去,准备调兵遣将。
姜岩走出帅帐,帐外的冷风灌入衣甲,却浇不熄他心头的那一团火。
他回到自己的营房,小乙早已等候在那里,神色平静,仿佛早已知晓了一切。
姜岩没有如往常一般,立刻召集队正,下达作战军令。
他只是沉默地坐着,看着跳动的烛火,一言不发。
良久,他才抬起头,声音嘶哑。
“计划,开始了。”
他只叫来了几个心腹斥候,并未言明作战计划,只让他们将上次大战后残存的两千余人集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