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南下寻踪

解差传 爱咬铅笔头 1739 字 8天前

南陵水师。

这四个字,从他口中说出时,轻飘飘的,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崔海平眼中的那一丝讶异,他看得分明,却也只当未见。

去南陵,自然不是为了那里的军奴。

凉州府押解的囚犯,多是北地旱鸭子,送去水师,与投河自尽无异,朝廷还没这么不惜人命。

能被发配到水师的,大都是在南方水乡犯了事的囚徒。

这趟差事,本就是个幌子。

一杆扯起来,足以遮掩他真正目的的大旗。

他的目的地,是江南。

更确切地说,是那座秣陵城。

京城衙门口,水太深。

户部,兵部,二皇子,大将军,一张无形的大网,早已将所有线索都兜揽得干干净净。

他像一只撞进蛛网的飞虫,越是挣扎,便被缚得越紧。

既然在网中找不到出路,那便只能跳出这张网。

去江南,去那天下粮仓之地,或许能从源头上,嗅到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更何况,江南秣陵,还有一座“瑞和堂”。

天下第一米行。

他自己的产业。

这枚闲棋,当初随手落下,如今,或许能成为搅动整盘棋局的关键。

纵使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挖出些许旁枝末节的线索,也总好过在京城这潭死水里耗着。

只是,在启程南下之前,还有一桩心事未了。

一桩自西凉边境,便一直压在心头的嘱托。

年虎。

那个和自己一起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兄弟,将给父母的思念,托付给了自己。

这份信任,沉甸甸的。

他得去还。

山路崎岖,尘土飞扬,几经周折,小乙才找到那座掩在山坳里的小院子。

年虎的家,是山林间一座竹屋,风一吹,仿佛就要散架似的。

两位老人,满脸风霜,背脊佝偻,见到他这个陌生人,眼中满是警惕与不安。

小乙没有急着开口,只是将马拴好,从行囊里取出清水和干粮,先递了过去。

待两位老人稍稍放下戒心,他才将年虎在军中立功受赏的消息,一字一句,说得格外清晰。

他将那袋沉甸甸的赏银,轻轻放在了那张满是裂纹的旧木桌上。

“二老放心,年虎如今出息了。”

他的声音很温和,像是怕惊扰了这屋里的宁静。

“才入军伍不久,便已是能管着千把号人的小头领。”

“往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说不准,哪天就真能挣个将军的封号回来,光宗耀祖。”

他刻意将年虎的功劳,说得大了几分。

为的,只是让两位老人,能多几分安心,多几分盼头。

那两位老人,浑浊的眼睛里,先是难以置信,随即,便涌出了热泪。

他们颤抖着,想要跪下,嘴里翻来覆去,只有那几句“谢谢官爷,谢谢恩人”。

小乙连忙将他们扶住。

他受不起这一拜。

告别了两位老人,看着他们捧着那袋银钱,仿佛捧着下半辈子的希望,小乙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这也许可以成为他查案的意义。

让年虎这样的汉子,能在沙场上安心卖命,而不必担忧家中父母挨饿受冻。

从那座偏僻的山村出来,小乙径直回了凉州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