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彩莲失踪了

解差传 爱咬铅笔头 1959 字 6天前

临安城的热闹与喧嚣,终究是被车轮碾在了身后。

那场双喜临门的家宴,像是临安城一场短暂而绚烂的春梦。

梦醒,便又要踏上风雪前路。

两日后,一行车马,便如一滴滚入尘土的水珠,悄然汇入了北上的官道。

方向,北仓。

车夫依旧是那个不多话,却能将马车赶得四平八稳的老黄。

车厢里,是小乙,还有他身边的婉儿与燕妮。

车窗外,是年虎的一人一骑,身形挺拔如松,默然随行。

只是这一次,老黄的身旁,多了一个身影。

一个瞧着年纪不大,眼神却分外沉稳的少年郎。

钱柜。

钱公明留下的这个少年,仿佛是一名久经沙场的排头兵。

有了他,这一路北上,竟多出了几分游山赏水的闲适。

这少年,许是自小便跟着钱公明走南闯北,见惯了人情冷暖与世事繁杂。

一身本事,不在拳脚,而在那份将所有琐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滴水不漏。

何时启程,何时歇脚。

住哪个镇子的哪间客栈,能避开不必要的麻烦。

吃哪家饭馆的哪道菜,最是地道爽口。

就连路上备着的干粮与清水,他都能算计得分毫不差,既不累赘,也绝不短缺。

老黄那匹视若珍宝的老马,如今也有了专人伺候。

钱柜总能在马匹显露疲态之前,便寻好草料最足的驿站,亲自看着喂饱饮足,再细细刷上一遍马鬃。

小乙这位名义上的主家,竟真的成了甩手掌柜。

他终于不必再为这些柴米油盐的俗事耗费心神。

车厢内的光线温暖而柔和,炉火上温着一壶热茶,氤氲出淡淡的白气。

他便与婉儿和燕妮,说些江湖上的趣闻,聊些临安城的风物。

燕妮在大仇得报之后,如今一日比一日鲜活。

她会时不时地掀开车窗的帘子,眼波流转,望向窗外那个骑马的身影。

“年大哥,冷不冷呀?”

年虎会回过头,那张素来没什么表情的脸上,会牵动一下嘴角,露出一抹极淡的笑意。

“不冷。”

然后,燕妮便会心满意足地放下帘子,脸颊上飞起两朵好看的红云。

车轮向前,光阴向后。

江南的秀丽与温婉,便在这日复一日的行程中,渐渐褪去了颜色。

天,是越来越冷了。

风,也越来越硬了。

吹在脸上,像是带着棱角的刀子。

眼瞅着北仓那座荒凉的边陲小镇遥遥在望,马车却毫无征兆地调转了方向。

车轮一拐,朝着东南方向的青城镇,缓缓行去。

小乙掀开帘子,望着远处那片灰蒙蒙的天。

北仓镇那地方,他比谁都清楚。

风沙能将人的骨头缝都填满。

镇上除了那间小酒馆,便再无可以安稳落脚之处。

那里只有烈酒,与深更半夜的女子的呻吟声。

婉儿的温婉,燕妮的娇憨,都不该被那里的风沙所侵蚀。

青城镇虽也不大,却是个正经的镇子,有客栈,有商铺,有寻常人家的烟火气。

小乙寻了镇上最大最干净的一间客栈,要了几间上房。

待将所有人都安顿妥当,窗外的天色,已经擦着黑边了。

他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熙攘的人群,决定在此歇上一宿。

明日,再独自一人,去往北仓军营。

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小乙辞别了众人,独自一人,一匹快马,踏上了去往北仓的路。

那条路,他曾经走过。

路边的每一棵枯树,仿佛都还记得他当年的模样。